扎根大西南 过好胜利关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经济思想及启示邓小平在西南开创性工作的理论结晶
第018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扎根大西南 过好胜利关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经济思想及启示
邓小平在西南开创性工作的理论结晶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小平在西南开创性工作的理论结晶
——重读《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
周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邓小平同志在这里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期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西南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科学分析执政环境,求实升华执政理念,不断探索执政途径,切实打牢执政基础,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开创了西南地区重整山河、稳定发展的崭新局面。

  20年前,我组织并参与了《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的编纂出版工作。文集收录了邓小平同志在此期间有关西南工作的文章、讲话、报告、电报、批示、书信、题词等。这是继《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军事文集》出版后,邓小平个人的第三部著作。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西南局成立75周年之际,重读《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仍能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勃勃生机,对我们20年前的辛勤付出也倍感欣慰。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西南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新局的理论结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对于我们今天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确立具有鲜明特点的执政理念

  面对战乱初定,百废待兴的摊子,邓小平冷静地分析后指出,在经济上,西南物产丰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生产充足,商贸繁荣,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庆附近的重工业超过上海”,四川的工业生产在全国仅次于东北,居于第二位。尽管国民党对西南经济实施了大破坏,但总的来说,“我们建设西南在经济上有优越条件”。在政治上,西南是“封建势力加上国民党十多年的法西斯统治基础”的地区,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巢穴,“我们在思想上要准备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他还实事求是地指出,“我们的主观力量不够强”“地方工作同志,地下党同志,以及军队的同志,都得从头学起”。

  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反复告诫各级干部:“我们党是依靠劳动人民,为劳动人民谋幸福的。”因此,邓小平与刘伯承进驻重庆40多天后,西南局就作出了“建设人民的生产的重庆”的重大决策,召开了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产生了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建设人民的生产的重庆”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西南局的执政理念,是把“为人民服务”这个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立党理念,在夺取政权后转化为执政理念的理论贡献。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进驻重庆以后,邓小平强调,“中国要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必须把城市搞好”。而城市建设首要的是经济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在城市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西南首府重庆的发展上。他亲自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全面统筹西南经济工作。一年后他便提出了城市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他给刚刚创刊的《重庆日报》题词“发展生产,交流城乡,是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他在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强调,中心就是团结起来,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定要坚持按中央制定的“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根本方针办。随后做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

  为长期执政构筑坚实的政治基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

  党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依法执政。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邓小平指出:“政协的《共同纲领》是与中共的最低纲领相符合的,是完全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如果共产党员不执行,就是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就是违反了党的最低纲领,也就是在政治上犯了错误。对于这个纲领发生任何怀疑或者阳奉阴违,都是不许可的。”不管是老同志还是刚参加革命的新同志,都必须首先解决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问题,提高理论修养。他说“我们要成为毛主席的好学生,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成为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用这一思想武装全体党员,为提高执政水平奠定思想基础。

  党必须始终如一地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大批具有执政能力的干部。邓小平要求在产业工人中大量发展党员,增加了党内无产阶级的比重;对西南地下党进行整顿,以保持党的纯洁性;在干部使用问题上不能只讲资历,而要坚持德才兼备,“要造成一种环境,破除靠‘资’吃饭的旧意识。德、才两个字实际上是包括了‘资’的,‘德’就是政治上的品德,‘才’就是从事革命事业的才能”。同时大力培育和提拔年轻干部。由于措施得力,西南地区很快就摆脱了党员和干部严重缺乏的局面,为后来全面开展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党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执政党的良好形象。早在进军西南的途中,邓小平就对团以上干部敲响了警钟。他指出,要万分警惕李自成入北京后的享乐思想,绝不可居功自傲,认为江山是自己打出来的,只能自己来坐,李自成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西南解放后,党内部分同志产生了贪图享乐,不愿再艰苦奋斗,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思想;有些党员经不住进城的考验,发展到贪污腐化;有的对自己的婚姻闹着要“改组”。邓小平对这些问题非常重视,一再强调“西南工作的根扎得正不正,就看这三万人的作风正不正。如果作风不正,根扎歪了,就会贻害无穷。”他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来教育广大党员,从最基本的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起,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享乐思想和腐化行为。这些举措使得西南区党内的不良倾向得到了遏制和纠正,巩固了广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了执政党的良好形象。

  邓小平在重庆开创西南新局所积累和创造的成功经验还很多,他多次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党从革命到执政的伟大转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今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重庆史研究会,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复兴文库》编纂出版”:19ZH002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