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道德涵养与法治建设相融合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加快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011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推进道德涵养与法治建设相融合
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
加快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度观察

推进道德涵养与法治建设相融合
——探寻推进“五美城乡 文明巫溪”融合发展的密码②
重庆日报调研组

  观峰村志愿服务队为80岁以上老人邬顺福过生日。(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还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提出的这个千年难题,新时代的中国实践给出了科学的答案,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巫溪是三峡地区古人类和巫咸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东汉建县以来,在历史实践中,巫溪人民将巫文化内化入上古精神文化,在生产劳作中外化为优秀传统法治,孕育和涵养了巫溪人积极进取、互助友爱的优秀民风民俗。

  进入新时代以来,巫溪县紧扣“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部署,因地制宜开展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和“德法相伴 文明相随”行政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用“五美城乡 文明巫溪”凝聚人心,用榜样的力量浸润民风,在五十四万巫溪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道德涵养与法治建设相融合的实践密码,走出了一条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文明之道与普法教育融为一体

  塑造品行美

  什么是文明之道?文明之道是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标识和厚重文化精髓的演进规律。

  如何走好文明之道?把“道”贯穿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

  巫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与普法教育融为一体,树立“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明路标,坚持“三级设置、上下联动,试点创优、全面推进”的文明路线,以“法规导行”普法工程为文明道路建设抓手,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体系,夯实了县实践中心—街镇实践站—村社实践所—小区实践点的一体化文明路基。

  在城市,巫溪以街道为单位,以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为载体,完善活动计划清单制度,通过“线上宣传+线下接力”相结合,开展多元化普法教育活动。如柏杨街道以“柏杨大讲堂”为标志性品牌组建了“长板凳”宣讲队,成立了以社区为单位的“奋进白马”“和美丰益”等25支志愿服务队,以文艺活动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教育,让群众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中掌握法律、知晓法规。

  在乡村,调研组走访发现,巫溪县各乡镇、村普遍建立了基于乡村生活特点的德法融合工作组,以党员和乡贤能人为骨干成立德法教育服务队,下沉民警、法官到站点常态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以群众关切、反映强烈的身边“小案小事”为案例,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广泛宣讲法律常识、倡导文明新风,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调研组在走访中还了解到,全县各乡镇党委政府结合本土产业、生活特色,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针对乡村治理的难点,通过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举措,聚焦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四为”服务,建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文明之道。

  在宁厂镇,以“宁有爱”为标志品牌,打造的“宁有爱、志愿来;常互助、笑颜开”文明建设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林地宅基地等乡村典型纠纷同比下降73%。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特别提到,“在建设谭家墩社区河堤和人行便桥项目时,群众主动腾退猪圈、鸡舍、菜园,常见的扯皮项目变成民心项目,成为文明与法治融合建设的典范”。

  巫溪坚持文明之道与普法教育相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教育,深化精准普法释法工作,通过循循善诱的普法方式让人悟文明之道,共同塑造了“品行美”。

  文化厚德与遵法守规融会贯通

  践行品行美

  文化厚德何以形成?文化厚德要以价值观为基础、德行为内容,要将“厚德载物”等中华文明的社会观与道德观,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

  如何与新时代要求实现融会贯通?融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贯通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要求相结合,以遵法守规来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巫溪在打造文化厚德的道路上,将文化教育与遵法意识融会、厚德培育与守规行为贯通,通过坚持厚德内化于心、法规外化于行,深入实施了“厚德巫溪”建设工程,开展了“厚德小区”“厚德院落”建设等活动,培育了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宁厂镇等示范点,夯实了“厚德巫溪”根基,让“品行美”成为“第一自觉”。

  在文化教育与遵法意识融会中,巫溪县改变传统“你教我看”“你宣我听”的方式,结合“春风满巴渝”文明实践随手拍活动,聚焦“品行美”目标,完善了“最美小区”“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工作机制,有效地将遵法意识融入社会生活中,有力地推进了“品行美”建设。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全县159个网格责任单位、32个街镇组织开展了“十抵制 十提倡”“十文明 十准则”全民大宣讲等活动6000余场次。

  当调研组来到红池坝镇积分兑换超市时,正在兑换积分的小河社区美丽庭院示范户居民对调研组说:“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还能获得奖励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我们以后干起活来就更有劲了。”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我们镇‘美丽庭院’的幸福积分兑换活动,这些年村民们已经普遍形成了‘勤劳改变生活、积分改变习惯’的意识。”可以看出“文明积分”将群众在生活中的遵法守规内化为“品行美”的行为习惯,文化厚德的社会效应正在日益凸显。

  在厚德培育与守规行为贯通中,巫溪县变革传统“正面说教”“负面惩戒”的方法,采用“最美”人物树立守规标杆,挖掘身边“好人”,让“好人”成为“名人”,将“名人”培养成组织动员群众的“带头人”,让“带头人”遵法守规的行为带动更多群众。

  走进通城镇各村古色古香的老屋了解到,通城镇结合各村村情,以村级大院管委会为主体,创设了村级“议事堂”“红管家议事厅”“和事堂”等多种形式,积极发挥镇村干部、乡贤模范、退休老干部等“好人”“名人”的带头作用,推行“邻里讲理”,以村事村务等关乎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为议题,有效地将文化厚德与遵法守规融会贯通。

  巫溪坚持文化厚德与遵法守规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从顶层设计、规范建设、需求导向三方面创新开展文明实践,推动了文化教育促进遵法意识、厚德培育养成守规行为,在全县形成了共同践行“品行美”的文明新风尚。

  道德润化与志愿服务融合为一

  实现品行美

  道德润化如何更加有效?道德润化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德润人心过程,核心和基础工作是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宝贵精神财富融入其中。

  如何避免说教、紧扣人民需求?道德润化要善于运用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的观念,从塑家风、淳民风、树乡风做起,以润物细无声的社会服务来带动和实现。

  巫溪在开展道德润化的工作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弘扬慈善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用志愿服务体系支撑城乡文明建设,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注册志愿者5.54万人,组建志愿服务队1095支,实现了全县城乡基层志愿服务全覆盖,有效地塑造了新时代文明新风。

  巫溪在“孝德文化”建设中,将志愿服务以“积孝、积善、积勤、积美”的形式设定为项目制度,广泛组织“志愿服务队”树家风、送关爱,利用道德讲堂、青少年之家等宣传阵地,开展家风家训座谈会;开办暑期课堂,培养未成年人爱国、敬老、知礼、明德、尚学的优良品德。通过激发群众主体性,全县形成了人人争当道德教育志愿模范的新局面。

  巫溪在道德润化与志愿服务融合工作中,创新推出“8+8”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城市基层党建网络和城乡网格“合二为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为载体,以“美在我家”为统揽,大力开展“美在单位、美在小区小巷、美在家庭”志愿活动,实现了群众之间、部门之间、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真正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创共享的良好格局。

  观峰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调研组,从2015年起,观峰村开始每年评选“孝德之星”,村里组建起“孝德观峰”宣传队,定期到村民中宣传孝德故事,营造了全村文明新风。

  走在巫溪的街头村社可以看到,规范的公共秩序以及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和睦相处的“品行美”,这正是巫溪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的密码。

  (本文执笔:王斌;调研组成员:重庆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处处长卢向虎,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王斌;重庆日报记者侯金亮、朱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