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收官日,李雯雯成功卫冕举重女子81公斤以上级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第40枚金牌。
这一刻,距离1984年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第一金,正好相隔40年。当40金遇见40年,金牌的荣耀和时间的刻度合二为一,人们的心澎湃着,为奥林匹克精神,也为波澜壮阔的40年。
历史就是用来创造的。中国花泳拿下奥运历史首金,解说员哽咽了,“我们终于成为了奥运冠军,今年是中国花样游泳队诞生的第41年”;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国游泳队打破美国40多年的垄断拿下金牌……这样的故事,绽放在奥运赛场的一个个角落。
40年,从1枚到40枚,从传统优势项目的“守擂”到各大项目“全面开花”,中国体育代表团看似一鸣惊人,实则厚积薄发。体育,从来不只是体育。它是跑道上、球台前、泳池中的每一次奋力出击,它是年轻一代看向世界的自信目光,它是突破一切垄断的无畏勇气,它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鲜明印章。
就像黄雨婷和盛李豪回应首金,“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国家体育总局王炼如此评价他们的淡定,“中国射击运动员今天这样的自信和豁达,也是新时代带给他们的”。
40金,定格时间,映照此刻,也昭示未来。个体的荣誉和家国的强大相互辉映,成为40年高速发展的生动注脚,标记着我们踏踏实实走过的每一步,指向每一座我们终将跨越的高峰。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如此描述奥运: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赛事的尽头不是金牌,是人突破命定的局限,是我们拼尽全力去书写个人的拼搏、发展的篇章、家国的梦想,完成一幅同频共振的现代化图绘。
奥运,是一个坐标。1932年,刘长春曾孤身一人出征第十届奥运会,彼时报纸刊文:“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如今,刘长春的愿望已成现实,他的后辈相继凯旋。两周来所有的激情和信念凝练在一起,化作了此刻最大的感慨:塞纳河畔,卢浮宫旁,中国故事,世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