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应该开放,尤其是寒暑假”“中小学的体育场馆能不能开放”“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也需要大家的共同爱护”……8月7日,本报刊发的《暑期高校体育场馆为何“动”不起来》一文在社会上引发关注,不少读者纷纷在新重庆-重庆日报客户端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记者随即进行了跟踪报道。
高校
校园开放是趋势,步伐有快慢
“这篇报道很接地气,写出了我们的心声。”家住大学城的周女士表示,大学城高校资源众多,就是入校需要预约很麻烦。
记者从多所高校了解到,目前,校园开放已成为趋势,但开放步伐有快有慢。
除了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已经实行刷身份证即可入校外,重庆大学对行人实行刷身份证即可入校,但车辆入校还得预约。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出示校友卡即可入校。
一所还在实行提前预约入校制度的高校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市民只要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提出入校申请,哪怕是到校园参观,只要提交给学校保卫处,登记了身份信息也是可以入校的,“可能开放的过程会慢一些。”
中小学
出于安全考虑,暂不会开放
“我家附近没有高校,但是有一所小学,能不能也呼吁一下”“记得前几年,有中小学运动场馆曾向公众开放,现在却关上了”……在评论留言区,不少读者提出:除了高校的体育场馆,中小学体育场馆能否对外开放?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中小学校对校门开放和校园体育场馆设施开放一事均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暂时不会开放。
中小学校园为何开放难?南岸区一所高中体育老师分析:一方面,这些年出现过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给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为了减少管理方面的压力,学校基本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就连学生家长平时也不能随便进入校园;另一方面,运动带来的安全隐患让学校很难“开门迎客”。
此外,另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表示,在一些中小学校园,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有的运动设施器材并不“成人化”,比如有的篮球场、足球场是按照小学生标准打造的,有的单杠也只适用于小学生,不具备向市民开放的条件。
教育主管部门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统筹运营方式值得借鉴
“校园开放和体育场馆供社会公众使用这个难题,我们一直尝试解决。”市教委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实际上,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该负责人说,目前,全国运行得最好的城市是深圳,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统筹运营学校体育场馆的方式值得借鉴。
记者查阅发现,自2021年起,深圳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实行对外开放。截至目前,该市构建了“一网统管、一体统筹、一键预约”工作机制,符合开放条件、接入“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的学校共658所,累计运动场地共2758片。开放时间段大多为工作日19∶00—21∶00,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段为8∶00—21∶00。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学校体育场馆不仅仅是操场等室外的运动场地面向市民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室内体育场地也越来越多地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截至目前,该市开放的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篮球场等室内体育场地已达903片。低收费室内场馆由运营公司收取适当费用,收费标准不高于市场同类场馆定价的70%,且对青少年学生、老年人等原则上实行免费,运营收入用于抵消运营成本。目前,深圳全市10个区(新区)的学校体育场馆均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营管理并完成签约。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一位教授认为:一方面,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校园体育场馆设施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按照“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的总体原则向社会公众开放;另一方面,对于喜欢运动的市民来说,也可以充分利用好小区设施和周边的体育公园、自然公园以及社会公共体育场馆等资源,为运动健身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