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课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打造文化强市赋能添彩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用“三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以思政课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打造文化强市赋能添彩
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
用“三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

邹绍清 陈宗霞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懂“真理”、识“学理”、明“事理”。要通过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守马克思主义之道,讲深思政课“真理”。思政课的真理性,在于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讲深思政课“真理”,既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也要让思政课堂说家常话,把深邃的思想讲透彻、深奥的理论讲鲜活。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我们要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二是努力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思政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要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激励学生直面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三是在“学深”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回应时代关切,理性应对风险挑战。

  遵循“三大规律”之道,讲透思政课“学理”。思政课的学理,在于其始终遵循思政课堂规律,让学生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讲透思政课“学理”,既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也要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其豁然开朗。一是遵循“三大规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只有遵循规律、讲透道理,才能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二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数字化时代构建了教育数字化新样态,我们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数智化、教学对象的分众化以及教学模式的沉浸化,以数字化技术打造思政课新生态。三是在“悟透”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深化学生对“四史”的认识,引导学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

  弘扬“三大文化”之道,讲活思政课“事理”。思政课的“事理”,根植于当代中国文化的辉煌大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感受到原理之用。讲活思政课“事理”,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活灵活现的形式让道理入脑入心。一是厚植“三大文化”力量根基,汲取奋进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和思政课的力量根基;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思政课的红色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优势和思政课的时代特色。思政课要从“三大文化”中汲取养分,促进“三大文化”在思政课堂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思政课活力。二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营造文化育人氛围。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纪念场馆和文化遗产,促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生态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三是在“做实”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用史实讲清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以具体案例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作者分别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为市教委项目:fdyzy2023013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