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课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打造文化强市赋能添彩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用“三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以思政课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打造文化强市赋能添彩
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
用“三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领导干部学习笔谈

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打造文化强市赋能添彩

牟丰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博物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收藏、保护、研究、展示重庆和三峡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与人类社会变迁物证的职能使命,切实担负起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光荣职责,瞄准党中央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重大战略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的工作部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不断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城市会客厅”。

  切实抓好博物馆全面改陈,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因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应运而生,作为展示三峡文明的专题博物馆,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是不断提升重庆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我们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为目标建立宏大叙述主题,做好博物馆的展陈工作。主办了《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通过“三峡文物大考古”“能工巧匠修文物”“有效利用活起来”三大部分内容,向观众科普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手段,阐释三峡文化的重要价值、保护理念;以“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三大部分为基本构架,配合AI+VR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重构展陈体系,推出《壮丽三峡》展览。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展览交流,实现“让世界看中国,让中国看世界”目标。我们要继续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为目标,加快推进博物馆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加快推进重庆博物馆新馆建设,把重庆博物馆新馆建设成为突出重庆地域文化特色和重庆城市精神,充分展示重庆历史、体现重庆风格的“城市会客厅”。二是加速推进中国白鹤梁题刻与埃及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做好中国水文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建设新的文化地标。三是抓好以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为特色的重庆历史文化研究,做好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服务国家重点项目。

  用心抓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切实让文物“活”起来、展览“火”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只有让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展示手段,让历史与现在、未来跨时空对话,不断丰富沉浸式交互场景体验,才能拉近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人走进文博场馆,感知“博物馆的力量”。我们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建设大型三维数字展项“三峡形成”,以全新数字化展陈方式、沉浸式参观体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导观众了解三峡形成过程。在博物馆展览中首次运用AI语言模型,为虎钮錞于、景云碑等文物赋予新生命。完成了三峡文化知识图谱智能问答系统和重庆博物馆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初步构建。我们将与时俱进创新展示方式,让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是持续开展数字博物馆建设。强化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新数字博物馆;实施感知型博物馆建设关键项目,引入VR、MR等技术,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大型数字化应用场景;深化科技赋能文物保护,探索文物保护知识科普新方法。二是积极开展文物活化利用。积极配合创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举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届文创大赛;围绕馆藏文物和展览,联合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和西南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力争研发特色文创400余种,多出“爆款”产品,让“游客”成为“顾客”。三是大力做好融媒体宣传。加强同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合作,设立专门频道,融入精品文物整理成果,创制有网感的综艺类节目;加强与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合作,提升文物国际传播力。

  不断擦亮社会教育品牌,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一直都是校外育人的重要场所,具有寓教于乐的双重属性,既能够让孩子在奇妙之旅中获得感官上的新奇与满足,又能够让孩子从中收获很多新鲜的知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推出教育课程100余门、研学教育产品88个,“展览遍渝州”巡展4000余场。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外合作,立足馆藏资源和展览,精心策划课程,发挥“巴渝学堂”“中华文物我来讲”“白鹤时鸣”“时代小先生”“文物魔法师”五大教育品牌作用,抓好“神瞳寻宝”“畅游文保基地—春节邀你来打卡”“白鹤梁春季修禊—龙年岁首祈福迎新”“巧画川剧脸谱 感受国粹魅力”等教育活动。开展“百城千校行”,建好建强覆盖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成年人等,线上线下并重的“全年龄段”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幼儿课程,通过创新设计幼儿课程,为学龄前儿童搭建认知博物馆的课程。融入中小学生课程,开展“中华文物我来讲”活动,继续抓好“永远的三峡”“神秘的巴国”“重博新声代小小讲解员”“巴山蜀水”等课程,抓好宋庆龄旧居“时代小先生”教育项目,抓好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文物魔法师”教育品牌升级开发设计。融入大学生课程,抓好“文物青年说”“重庆人重庆城”等课程。融入成人课程,开设古琴、花鸟画、书法等国学培训,开展三峡文博讲坛和端午诗会等。

  发挥文物修复“国家队”作用,勇担文物保护的急难险重任务。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是重庆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担负西南地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和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中心的职能,获批第七批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基地以文物虫霉病害控制研究为中心,重点开展有机质文物生物病害预警与防治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装备研究。我们将持续发挥“四个中心”作用,打造一流“国家队”,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一是发挥好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中心作用。运用微生物分析检测、虫害控制研究、分子生物学、熏蒸剂研发、材料分析检测、文物材料老化、显微成像7个实验室,发挥人才优势,抓好有害生物研究,承担科研课题,牵头或参与行业标准制订,承办或主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为全国文博单位提供检测分析服务与防治策略技术咨询,推动我国馆藏文物有害生物防治。二是发挥好西南地区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作用。配合实施《重庆三峡库区出土文物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抢救性保护修复三峡出土文物;实施馆藏珍贵濒危文物、脆弱性文物和新建博物馆展陈文物保护修复计划,重点加强金属器、书画、纺织品、漆木器、陶瓷器等易损珍贵文物的修复。三是发挥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重庆区域中心作用。积极为重庆地区博物馆编制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进行重庆区域内文物保存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开展文物保存环境检测、评估、预警及对策研究,开展适宜于本地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研发与检测应用。四是发挥好文物保护装备研发应用中心作用。参与文物保护装备的研发,与入驻装备产业基地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研发工作;自行开展文物保护装备的研发,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有硬件设施设备及技术力量为基础,新增科技保护专业设施设备,利用本馆的库房和展厅对馆藏文物、三峡出土文物进行科技保护应用性研究。

  【作者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