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重庆,一路向“新”渝港一日行里的“山海之约”读懂“city不city”背后的独特魅力何必手擦导流线党建领航凝聚奋进力量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金融担当
第00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车轮上的重庆,一路向“新”
渝港一日行里的“山海之约”
读懂“city不city”背后的独特魅力
何必手擦导流线
党建领航凝聚奋进力量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金融担当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渝论坛

车轮上的重庆,一路向“新”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燕

  最近,一辆“重庆造”硬派越野深蓝G318,驶入了人们视野。造这辆车的重庆车企长安,也在近日入选2024“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重庆车企的表现,放到整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中来看,更具信号意义。一周前,重庆公布了1—5月“成绩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位列全国第五位。而其中,汽车产量达99.7万辆,增长15.7%。

  数据的意义,在横纵对比中,更加清晰。横向比,99.7万的产量,让重庆暂居各大城市汽车产量第一;纵向比,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为230万辆,排名全国第二。2024年鸣枪开跑,重庆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去年全年产量的43%左右,可谓步伐稳健。

  稳健背后,有一股很重要的力量——新能源汽车。1—5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0.6万辆,增长144.1%。99.7万的产量构成中,新能源“含量极高”,成为当之无愧的“王牌”。新能源汽车龙头引领、集群发展、产销两旺的向好局面,给汽车行业注入了强心剂,也成为了重庆经济的亮点。

  如此看来,长安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深蓝”,只是重庆汽车蓬勃向前的“一隅”。但这“一隅”,也充分展现出重庆在谋划汽车产业时的策略——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为此,重庆定下了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全国占比10%以上;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目标设定,是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评估。重庆有整车生产企业20余家,规模以上零部件配套企业1200多家,拥有西部地区最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早在2014年,重庆就成为全国最大汽车生产基地,2016年高峰时,重庆汽车产量一度高达315.62万辆。虽然一度经历产量下滑、产业阵痛,但基础在、配套在,汽车之城的布局还在,发展的底气就在。

  目标达成,是对产业迭代的全新要求。阵痛之后,重庆汽车开始蝶变。2024年以来,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有20多家央企入渝,其中一半都聚焦新能源领域。立足优势、借力而为,重庆以长安系、赛力斯等企业为重点加速整车产能释放,做强动力电池等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和企业,下了一盘“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共建生态”的大棋。

  汽车,是重庆向“新”的重要变量。更多车企以自身发展,赋能行业升级,成就城市未来——赛力斯与华为合作,通过技术、品牌等加持,让问界系列车型实现现象级大卖,推动“重庆造”迈向中高端;庆铃与博世在氢动力领域展开合作,前瞻性布局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助力“重庆造”驰骋未来赛道。

  诚然,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过,“这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过程,是促进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佳方式”。朱华荣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重庆汽车行业面对竞争时的心态——把“卷”当作追求卓越的动力,“卷”到质量上,“卷”到品牌上,让小小车轮支撑起高质量发展广阔天地。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