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化改革推进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道理学理哲理着力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打造“大三峡”文旅融合发展升级版
第010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系统化改革推进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道理学理哲理
着力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
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打造“大三峡”文旅融合发展升级版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道理学理哲理

方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一重要论断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生成逻辑。从道理学理哲理的结合上阐释这一重要论断的思想内涵和生成逻辑,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把握这一重要论断所蕴含的道理,旨在揭示表述背后的思想,解决好“知其言更知其义”的问题。一是深刻诠释了“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民生无小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要正确认识“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从“大事”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深刻诠释了“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乎民心。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要坚信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把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三是深刻诠释了“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彰显了深刻的学理。把握这一重要论断所彰显的学理,旨在从科学角度解决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首先,从文化视阈看,“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文化渊源。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所体现的轻重之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所体现的本末之别;“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所体现的先后之序等,无不彰显出“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的价值追求。这些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为认识民生的重要性提供了有益启迪。其次,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看,“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把握。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实践表明,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有意义;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才有动力;造福人民的现代化,才有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对现代化不同逻辑理路的有力回应,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有利于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最后,从民生视阈看,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对民生广泛影响的系统把握。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做好民生工作,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体现出深邃的哲理。把握这一重要论断所体现的哲理,旨在从更为抽象的哲学角度进一步解决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在价值创造主体与价值享有主体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把两者割裂开来的固有认知,把“人民的主体地位”从价值创造领域自然延伸到价值享有领域,实现了价值创造主体与价值享有主体的高度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科学论断。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就是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是坚持人民至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有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