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工人日报》报道,“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一新职业受到广泛关注。
所谓的成长陪伴师,有别于传统的保姆、家教,主打一个“高质量陪伴”。据报道,陪伴师多面向2—10岁孩子提供服务,除了给予孩子日常陪伴和照顾,还能为孩子成长提出针对性指导和支持,包括良好习惯的养成、户外运动的陪护、兴趣爱好的启蒙等。这一阶段,正是儿童思维认知、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对儿童加以专业引导,未尝不可视作一种教育观念的科学化进步。
这一新职业兴起的背后,有许多现实因素。比如,一些家长因工作紧张、自身素质有限等,在不同层面生出育儿焦虑。不管是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还是出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家长为孩子雇来成长陪伴师,都无可厚非。其实,成长陪伴师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家长的补充性角色。但问题在于,不少成长陪伴师的真实水平恐怕不尽如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该职业具有高薪的特征。据业内人士介绍,陪伴师的月薪通常为1.5—3万元,有的家庭甚至会开出每月4—5万元的高薪。重赏之下,既有“勇夫”又有“莽夫”。当前,该行业存在大量未经认证的培训机构,有的机构以“培训一星期,月入好几万”为噱头,“批量培训”学员,致使很多不合格的陪伴师流入市场、进入家庭。
康德曾指出,家庭乃是社会之缩影。事实上,家庭是具有自发维持能力的最小社会。家庭作为一个“小社会”,是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课堂,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尽管部分陪伴师简历光鲜、技能出众,但他们对孩子来说并非亲人,无法代替父母给予孩子所需要的爱与呵护。
有人说,育儿是一场修行,这既是一个抚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缺席不仅是莫大遗憾,更会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育。如若陪伴师根本就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难免“误人子弟”。所以,与其花高价雇人陪孩子,家长不如尽力而为,做一个“不完美”但“常进步”的陪伴师。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