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重庆“红岩思政”育人品牌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引导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奋力打造重庆“红岩思政”育人品牌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引导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行笔谈

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引导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李欣莲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进一步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部署,提出要“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着眼促进资本下乡参与乡村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有效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农民权益,助力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壮大,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要支撑。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村特色为基础,运用系统观念,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为资本下乡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放活土地权能,实现农民增益。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优化土地管理制度是关键,在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下解锁土地权能,破除现有产权结构的封闭性,为土地流转和资本用地打好制度基础。优化农村集体成员资格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确保农民享有财产增益和权益保障的主体地位。细化土地用益物权规范,保护土地流转的权利,包括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落实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等,为资本下乡用地提供稳定的规范预期。健全征地补偿机制,完善多元主体土地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等合法权益,创建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实现农民收益增长的同时要压实农民权益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带动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土地制度的公平价值导向,纾解资本下乡的各类风险,确保资本下乡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共享现代化成果。

  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产业升级。在拓展土地基本权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土地作为资产和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活水。健全土地市场流转机制,建立综合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利用数字化优势促进土地流转交易以及信息公示公开,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优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能,促进资本下乡全过程畅通。拓展土地融资贷款权能,打通土地经营权抵押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渠道。既要为承认土地融资贷款可能性提供更明确的规范支撑,又要建立激励规范以引导、促进金融机构认可土地抵押权的价值,进而创新适配土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资本下乡语境下的土地抵押融资金融生态。发挥资本下乡助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建立健全现代化农业经营制度并推广应用。以制度规范为资本带动经营主体和经营体系革新提供支撑,促进以土地为依托的产业链延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专业化、集约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农村土地承载着粮食安全、生存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功能,健全耕地保护机制,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守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眼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控制耕地产能增量,巩固退耕成果。重点关注农产品问题,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发展高品质、高竞争力、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产品,打造以绿色、优质农产品为核心的多元食物供给机制。强化对土地利用的管理监督,重点把控产业融合领域的用地规范性。通过土地统一流转交易平台对用途进行系统性监管,加强过程控制,把控土地用途的合法性、合规性。构建乡镇企业诚信管理机制,严格管控资本方行为,为资本方行为设定严格的事中监督和事后整治规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宣传,推广创新产业生态经营模式,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政策优惠和财政帮扶的方式激励市场主体贯彻生态保护的用地思维,降低有害化学原料使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促进土壤质量有效改善,推动打造生态农业发展样态。

  优化土地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机制,深化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宏观设计高效规划城乡用地指标,推动建设美丽乡村。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引导资本下乡“带动”农民发展而非“代替”农民发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收益归属农民。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建设乡村,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深入农村投身农业建设,优化城乡劳动力要素流动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深挖农业传统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名片和品牌,引导特色产业发展,塑造人文与生态融合的美丽乡村,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主体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农民关注生态环境效益,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有机融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强化乡村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各地政府、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农民群体等多元主体的力量,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到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本文为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软科学委托课题:B020103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