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为我们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优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育人内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全学段一体化”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必须立足育人内容进行一体化架构,下好“先手棋”。一是整体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属地优势院校特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富有辨识度的课程体系。如依托重庆工业基地和工科院校背景,小学阶段以榜样力量为核心、以故事为依托,启蒙工业文化传承之意识;初中阶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历史为线索,培育传承工业文化之精神;高中阶段以强国有我为核心、以战略为引导,领悟高质量发展之要义;大学阶段以中国创造为核心、以实践为抓手,践行民族复兴之使命。二是共研打磨金课内容。以“同题共答”的方式与成员单位一道深钻细研磨制金课。通过“线上+线下”搭建跨空间、跨区域和跨学段的联动式备课机制,从内容选择、流程设计、形式表达、学理规范、价值滴灌、课后延展六个层面,架构起一堂融合“意圆—脉通—形巧—理谨—气正—韵延”的血肉丰满、形神具备的思政金课,通过金课研磨不断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效衔接。三是示范展现品牌风采。通过设计“同课异构”,打造“讲台上的新思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现场教学展示。加强对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示范教学展示、思政课教改经验推广等品牌活动,呈现课程阶梯的变化,感悟循序育人奥妙,激活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
创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举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善用“大思政课”,不断深入挖掘实践教学元素,整合课外实践资源,注重数字赋能,打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知行合一实践探索的“组合拳”。一是聚焦凝练实践要素。积极从领导机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三个层面,全面统筹“大+中+小”纵向衔接模式。梳理教材章节中的实践元素,从零散布点到系统布局,有组织地打造“实景课堂”。如重庆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积淀了大量工业遗产,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近重庆工业遗产,领略不同时期的工业之美。二是合理布局课外实践资源。系统搭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聚焦特色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依托区域属地实践教学的地域性独特优势,从资源开发、课程设计、学生服务等方面,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明确不同类型场馆差异化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图谱。三是数字化赋能实践教学。搭建多端联通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集聚历史性、外源性、过程性数字教学资料,打造融通“虚拟场馆、三维校史、智慧实训室”等数字场景资源,抓取“教学研究—产业孵化—个人成长”数据,确立定制化、结构化育人目标,探索“启蒙—讲授—延展—实操—优化”自循环数字教学机制。
探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有效途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进一步探索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注重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与日常思政同频共振,与综合评价同向聚合,用好“关键招”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一是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方法,遵循专业课程固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伦理,科学巧妙地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和提炼,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理论教学、专业实训以及顶岗实习中。二是与日常思政同频共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构建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层次递进的日常思政教育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组织育人一体化、主题教育一体化、社会实践一体化、校园文化一体化、心理健康一体化和网络素养一体化建设,开展具有仪式感、沉浸式的主题班会活动,促进日常思政教育和思政课程的统筹协调、融会贯通。三是与综合评价同向聚合。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不断完善过程化、多元化、全方位评价机制。聚焦评价手段,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智慧学生管理平台等为支撑,结合学生“三阶递进”评价模式,建立起涵盖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评价模式,以多主体共同参与为关键,以多维度综合素质评价要素为重点,聚焦立德铸魂、启智修身、强体固基、润心美育、劳动育人“五大工程”,帮助青年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2SKSZ1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