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基层减负要持续抓好三方面工作加快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 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重庆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中的带动力
第007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基层减负要持续抓好三方面工作
加快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 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不断提升重庆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中的带动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 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王婧姗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也提出,要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为国家向西向南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这将积极促进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全球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加速重构国际经贸新规则,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和秩序,探索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是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要义。要积极探索创新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制度型开放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精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精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要立足当下同时着眼长远,在试点过程中把规则和管理统筹起来,在全方位、多线条的探索中形成长效机制。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计划,建设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城市,建立RCEP国别商品减税对比清单,指导企业熟练运用原产地累积规则,深化技术法规、质量认证、合格评定等规则衔接,加快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接CPTPP经贸规则,推动在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劳工等核心领域率先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探索推行以“境内关外”“非禁即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对接DEPA经贸规则,推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身份、数据创新和监管沙盒等领域先行先试。

  积极创建国际特定管理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提升衔接全球交通枢纽能级。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为重庆放大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提供了全新综合场景,为构建立足重庆、带动西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内陆开放新体系提供了重大战略支撑,有利于重庆引领内陆地区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国际交流,整合全球资源,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创新成果的系统集成,开展区内与区外双向货物进出税收规则、检验检疫规则和技术交易规则等原创性探索,打造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并轨”的重要试验田。对标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争取海关部署等设立国际特定管理区,加快人才、金融、数据的自由流动。探索电子口岸签证机制,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兼有集聚国际商务、全球性会议会展、科技创新、国际培训等功能。对标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争取条件成熟的综合保税区设立以货物的自由便利流通为核心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开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试点,探索“一线放开”“境内关外”,推动中转、存储、加工、交易等自由,实现投资贸易自由便利,带动物流、信息流自由流动。

  探索创新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提升海陆并济国际物流综合效能。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制度型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另一方面也要创新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创新多式联运服务规则,扩大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范围。推进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和多式联运单证电子化应用,探索创设铁海联运货物全程保险“一单到底”。推动国际铁海联运规则体系创新,促进铁路与海运设施设备、货物类别、安全标准、货品代码、数据标准等协同互认。探索推进中新贸易通商互信铁海联运“数字提单互联互认”合作,构建覆盖跨境贸易主要链条的电子化“一单制”互认机制。以技术标准输出和规则模式创新为发力点,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重点加强汽车制造、食品冷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品编码、批发零售等领域标准化,形成一批具有内陆特色、引领西部、对接全球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标志性成果。

  建立健全开放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国际贸易安全保障能力。统筹开放与安全,是新一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开放风险防控体系是维护开放安全的基本前提。在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中,需要准确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构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开放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的风险压力测试功能,不断增强风险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一线真正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区内流动自由”为核心的境内关外制度管理体系,重构全新的海关监管程序,实现区内货物自由中转、自由存储、自由加工、自由交易。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注重开放节奏和进度,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建立健全防范化解跨境投资贸易、跨境离岸金融、跨境数据流动、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的压力测试框架体系和常态化工作机制。规范执法机构自由裁量权,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完善信用评价、信用监管、信用修复等制度,打造“信用重庆”升级版。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