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强化”高质量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以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政务服务创新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持续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字化转型思政课建设要在以文育人中夯实文化力量之基
第007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四个强化”高质量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以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政务服务创新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持续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字化转型
思政课建设要在以文育人中夯实文化力量之基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5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董小玉 王雯雯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的有力举措。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需要在理论导向、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稳步革新,通过坚守“甜”的理论底蕴、创建“新”的教学内容、搭建“潮”的教学模式,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

  坚守“甜”的理论底蕴,提升思政课的“精神颜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必须以真理的精神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华,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共同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面对大学生对“内卷”和“躺平”的困惑,思政课教师要在“学”字下功夫,通过对问题的学理化分析,以彻底的理论引导学生在马克思的故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品尝真理之甘、体验文化之韵。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讲授“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节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你准备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内容进行引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实现“老树春深更著花”。

  创建“新”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思想含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应以提升教学的“思想含量”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把教学内容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的精神养料,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根据学生在思想、学业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与困惑,构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链,有机组合教材内容,禁止理论“注水”。设计思政课问题式教学专题,持续完善教学“配方”,形成“问题导向+专题呈现+活页补充”的新教学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在回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中,实现由“被动学”到“主动思”的转变。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在讲述“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章节内容时,引入文化“活水”,提出“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并围绕“尊老爱幼”主题设计问题链,考查学生对尊老敬老、爱幼护小等概念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正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搭建“潮”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的“形式美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学应摒弃传统“单兵作战”思维,勇于探索并实践“一课多师”“双师同堂”“师生同台”等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1+1>2”的课程体验。如在讲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章节内容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与历史文化学院的老师可以交叉主讲,共同开展一堂历史底蕴深厚、地域文化浓厚的“一课多师”示范课,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教学方式,正是“思维新、视野广”的生动体现,也展现了思政课教师“政治强、情怀深”的特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政课教师可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滴灌”思想理论,让学生从“听到”升级到“听懂”。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三维立体的故事场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故事元素和新时代的故事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切身感受波澜壮阔的“觉醒年代”,激发他们澎湃的爱国热情和昂扬的奋进力量。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本文为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23TBWT—ZD0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