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是党和国家综合考虑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战略地位、百万移民搬迁安置、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等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伟大创举。对口支援工作在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平衡东西部区域差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现有支援模式的局限性越发凸显。对口支援工作应及时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突破现有“点对点”的传统支援思维定式,健全东西部一体化协作机制,构建“菜单式”按需招引+“面对面”多方合作+“组团式”产业帮扶的“三维立体”对口支援协作复合模式,开展全面对口协作,为西部大开发集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构建大库区产业发展联合体,开启西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深化三峡库区对口协作,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路径。一要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补链,立足库区特色农业,对标落实重庆“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持续培育奉节脐橙、城口腊肉、巫山脆李等农特产品,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加快“种养加”“产供销”全面升级。着重强链,围绕库区特色旅游业,深化“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一体化协作,推动“大三峡”全域旅游振兴。助推延链,全力打造多个百亿级生态工业集群,加快形成“东西互通、库区互联、节点高效”的精准对接体系,深化“东产西移”“东才西用”等协作路径,提升“三峡制造”影响力。二要优化库区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协同建设。强化“一盘棋”“一体化”理念,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打造“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分布”的产业分工体系。鼓励库区开展“一产一链”“一企一策”招商引资,“抱团”破解库区共性问题。依托库区“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优势,着力发展“创新型”高铁经济和“百亿级”空港经济,牵引东西部对口协作的“全产业链”发展。
打造优势叠加的创新聚能环,培育西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充分挖掘对口协作各方优势,以三峡库区的聚势汇能,按下西部高质量发展“快进键”。一要将多重优势叠加的发展“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将库区区位、生态等优势与东部产业、科研、人才等突出优势叠加组合,形成“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生态补偿”的整体协作格局。加强对口协作专项资金向库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倾斜,构建对口协作信贷资源“绿色通道”,为东西部双向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积极组建东西部协作智库联盟,建立医疗、教育、农技等领域干部人才“组团式”协作机制,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动能。二要以新质生产力不断孵化和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紧扣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要求,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助推库区专精特新企业积极主动承接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扩容“成渝科技创新走廊”。注重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拓展无人驾驶、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共建“双创”协作示范基地,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建设互利共赢的协作增长极,释放西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寻求对口协作多方共赢的结合点,提升东西部协作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库区“造血”功能。加快库区声誉清单梳理,深入推动声誉保护和提升机制建设,发挥东西部协作培优补差的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考核结果转化运用。拓宽库区生态优势转化路径,以绿色环保技术协作创新为突破口,持续推动综合循环利用,打造库区“绿色制造”新增长极。进一步提升库区“通道经济”“走廊经济”的辐射能级,促进库区高质量发展与西部大开发深度融合。二是融入发展大局,助推区域共同发展。以产业协同、城乡协同、创新协同、改革协同为重点,推动东西部协作与国内大循环良好衔接。持续扩大库区“朋友圈”,着力打造西部大开发库区支点、“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和服务集散库区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库区枢纽、长江经济带跨区域绿色协同发展库区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库区环线,使库区更好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实现从“靠外输血”到“自主造血”再到“全面献血”的迭代升级。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4SKCS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