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柱新篇章以高质量党建统领城市社区治理减负增效建设美丽重庆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激活新重庆建设新动能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柱新篇章
以高质量党建统领城市社区治理减负增效
建设美丽重庆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激活新重庆建设新动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观察

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莫玲玲 卢思宇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文化与科技,犹如文明两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力量。要持续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质量提升,促进文化和科技双向融合,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力构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机制。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要进一步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等资源,构建以政府为引领、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有效运行机制。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政府部门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立文化科技企业主导文化产业创新的体制机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文化产业、促进科技创新等,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推动合作共建。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大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基础、政府紧密配合的合作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建设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文创产业园、文创互联网平台,建立从“文化资源挖掘”到“文化内容生产”再到“文化资产运营”的上中下游产业全链条。三是实现协同创新。探索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构建产学研用结合、政校企社协同创新格局,建立技术创新需求市场发现机制,开展文化企业技术需求调查,完善文化科技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文化科技创新融合集聚。

  全力催生“文化+科技”新型文化业态。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文化资源要素供给实现从“有”到“精”的转型升级。一是紧盯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数字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以数字刊物、数字艺术、云旅游、沉浸式体验等为核心的产业正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全面融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不断涌现。要抢抓新机遇,着眼产业发展需求,充分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协同攻关,着力提高创新平台能级,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激发文化产业消费新动能。要进一步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云演艺等产业,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系列数字化国风国潮文创产品,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科技在文化新业态中的运用,打造“动漫剧集+沉浸式娱乐+主题餐饮+国潮零售”新消费综合体。三是建设完善文化领域新基建。大力开发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设备,形成文化服务技术国际标准,丰富文化内容开发的软硬件产品,开发智能终端、体感装置等数字文化装备,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形成民族文化基因库、文化遗产标本库、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和数字文化生产线,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倾力推动“文化+科技”产业质量提升。文化和科技高质量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要正确把握好文化铸魂、科技塑形和产业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在文化。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底气。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只有充分运用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等新兴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文化生产效率,提升文化产业效能,提增文化产业创新效益。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在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全链全域价值跃升,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动能,促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和产业化。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