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爱,继续耕耘儿童文学花园风起江南,多少风骨烟雨中让美成为生活的底色挖掘最隐秘的服装故事
第007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下一版 
带着爱,继续耕耘儿童文学花园
风起江南,多少风骨烟雨中
让美成为生活的底色
挖掘最隐秘的服装故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在茅奖边上15

风起江南,多少风骨烟雨中

单士兵

  作品简介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1985—1988)《茶人三部曲》,是中国当代女作家王旭烽创作的长篇小说,共分为三部,分别为《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和《筑草为城》,其中前两部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茶人三部曲》以杭州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为主线,从忘忧茶庄几代人的命运起伏中展现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中国茶文化的精神,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展现茶文化的长篇小说。

  世纪风云,百年沉浮;烟雨江南,杭城史影。

  江南,在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象。有的是澄澈天空,有的是小桥流水,有的是青瓦白墙,有的是吴侬软语,有的是魏晋余韵,有的是诗赋风流,有的是天下粮仓,有的是家国情怀。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是因为总有一种气韵神思,会和自己的品位意趣,形成心灵共鸣。

  美到深处的江南风格,其实还是士人风骨。这样的风,是温和的,而不是漫卷的;这样的骨,是坚硬的,又是深藏的。就像有些人和事,隐没在江南的岁月风雨中,已经化作了江南风物和人间草木,想要重新发现,非经过长久凝望不可。

  茶人,茶事,就值得如此静思打捞。王旭烽小说《茶人三部曲》,就是一部值得珍视的“纸上江南”。小说融千年茶史、百年历史、五代传人于一体,以茶叶茶树茶人茶事为切口,将江南景观和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作者通过史诗式的文化叙事,让那些最有灵气和灵性的江南美人,最有风度与风骨的江南士人,最有气度与气节的江南儿女,从历史烟云中走出来,如同绚烂的夏花、高贵的楠木,深情绽放,兀自挺立。

  《茶人三部曲》,由《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和《筑草为城》三部小说组成。不过,获得茅奖的只是一、二两部,因为第三部出版时间超过了那届茅奖评审年限。《茶人三部曲》,有人视之为江南版《白鹿原》,有人称之为民国版《红楼梦》,还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百年孤独》,这些说法也从某个侧面说明这部作品的厚重。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第一部《南方有嘉木》,书名即来自茶圣陆羽的《茶经》,嘉木的文化指向,就是君子风范;古诗中有“破睡须封不夜侯”,其中“不夜侯”亦为茶名,意即喝者为“不睡”的官人,这是第二部《不夜之侯》的书名意旨;第三部写十年动荡岁月,野蛮与文明在交战,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书名则为《筑草为城》。作者把风物文脉和世情人情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交织在一起,擘画出一幅江南文化的精神版图。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巴尔扎克曾这样说。获得茅奖的《南方有嘉木》和《不夜之侯》,背景主要有太平天国起义、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和抗日战争,小说通过杭州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一家的命运起伏,书写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茶业发展历史,赞扬了江南士人的血性和高贵,也批评了那些低贱的奴性人格。

  江南风情,杭城旧影。小说中,茶文化茶知识的典章风俗,随处可见。无数江南景致,皆成故事发生之地。西湖、灵隐、孔庙、虎跑、清河坊、鸡笼山、九溪涧……处处皆是江南风景。杭天醉点菜的名单,也都透着悠远的江南味道。春笋步鱼、生爆鳝片、清炒虾仁、乳汁鲫鱼汤、红焖圆菜、蜜汁火方,每道菜名都有着别样的雅致。甚至,连林藕初、沈绿爱、吴茶清、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这些人物名字,都透着独有的江南文化气韵。

  有人评价《茶人三部曲》植入太多文化典故,有因辞害意之嫌,容易造成阅读断顿割裂,其实不然。因为王旭烽有着精深的文字功力,不但“辞不害意”,反而能通过植入知识典故,来提升小说的文化感染力。正如著名评论家雷达所说:“王旭烽的语言、文笔很清丽,文化气息很浓,那种书卷气的语言,加上杭州的方言,本身就和她描写的茶文化的艺术氛围非常契合,很相衬,很和谐。”

  这部小说的人物,有的温婉如玉,有的狂野不羁,有的忧伤悲悯,有的勇敢坚强,有的人格卑劣,有的阴狠毒辣。在典型人物塑造上,王旭烽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经典群像。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杭嘉和,是真正的“士人”,他不缺激情,又崇尚静守。虽然他在内心也想像弟弟嘉平那样,到外面世界追逐理想抱负,但还是选择扛起家族的责任。他对弟弟杭嘉平说过这样的话:“因为你在天上飞,我们这些人才命里注定在地上爬。”

  杭嘉和注重内在修为,极具文化学养,做事沉稳内敛。他对被嘉平抛弃的叶子一生情深,爱到深处多是静默。面对日本人烧杀屠戮,他放弃逃亡,烧毁杭家,绝不屈服。面对日本将官小崛一郎逼迫,他宁愿挥刀砍下手指,也不屑与之对弈。风骨气节,凛然屹立。

  除了“士人”,还有“侠士”。赵寄客,早年好舞枪弄棒、打抱不平,后来转向救国救民,从革命救国,到教育救国,再到实业救国,再到抗日救国。面对孔庙大成殿的梁柱被拆掉做日本人棺材,他头撞经石,悲壮赴死。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士志于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以天下为己任”,这些士人之节,侠士之义,通过《茶人三部曲》,表现得那么从容,又那么决绝,让江南文化与家国情怀熔为一炉,让历史命运与家族沉浮形成律动。

  小说中对江南女子的描摹刻画,给人带来一种击穿灵魂的锐痛感。她们如此浪漫多情,如此温柔狂野;她们爱到凄血,美到战栗。

  林藕初对吴茶清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又是疯狂的。丈夫杭九斋常在秦楼楚馆里鬼混,因为抽大烟,丧失生育能力,林藕初独守空房,后来,她与吴茶清偶遇,萌生爱意,主动求爱,生下儿子。二人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同样,沈绿爱对赵寄客的爱,也是坚定勇敢,无限深情。丈夫杭天醉与收养的瘦弱女子小茶在一起,天天都是威猛男人,而在沈绿爱的绝色美貌面前,竟然失去男性生理功能。侠士配美女,沈绿爱第一次见到赵寄客,就陷进去。从此,爱相随,生死同。

  杭寄草,无比果断,极为泼辣。在被日机轰炸的街头,她遇上作战参谋罗力,一见钟情,街头相拥。后来,罗力到中缅边境前线作战,杭寄草难忍相思之苦,只身远赴边地战场寻找恋人。她对家人说:“我本来就是一个疯子,我们家的女人都是疯子……我找不到他,我就得死,我找到了他,也可能是一个死。两死相比,我还是选择了找到他死的路。”

  相爱相随,相依为命。当人生遭受苦难,生命遭遇作贱,熬不下去的时候,寄草就会想起大哥杭嘉和这样的叮嘱:

  “当一个人活不下去的时候,想一想山里面的茶,它们没吃没喝,一点点的水,一点点的土,可是它们还是活了下来,还发芽,开花,长成茶蓬。一个人,要像茶一样地活”。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茶的文化,就此成为茶人的精神之源。这些江南好儿女的性格命运,也正如作者笔下的茶,是郁绿的,温和的,平静的,优雅而乐生的……

  何处是江南?江南,就在江南儿女永远不变的人格风骨之中。不论历史如何兴衰,人性如何复杂,江南的气韵气度气节,如同杏花烟雨中的楼台,永远挺立。

  往事如烟,风起江南。犹如那句歌词:“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