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简介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1971—1981)《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创作的小说。《芙蓉镇》描写了生活在湘南一个偏僻乡村小镇上卖米豆腐的“芙蓉仙子”胡玉音的命运故事。作者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把富有奇丽色彩的风土人情与政治风云糅合在一起。《芙蓉镇》在描写手法上充满着民族化的特色,结构上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点而又不受其拘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艺术形态。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成电影。 |
荒诞年代,社会失序;灵魂扭曲,底层互害。
世道变坏,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呢?对此,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造句,不过,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单一事件或孤立现象,并不足以支撑“世道变坏”这样的宏大叙事。世道人心的真正变坏,往往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力量夹击下,社会出现全面溃败,人性出现重大扭曲,人的命运随时被推进可怕的黑洞。
这种情形,往往会出现在某个黑暗的历史年代。历史记录者的目光游移和叙事轻简,又很难支撑起对某些事实细节的全景呈现,自然也不利于后来者更加深刻地汲取教训。
还好,文学的存在,可以通过解构历史,以更加独特的记录方式,对历史拐弯处进行精细回望,来深度打捞那些隐匿在幽暗深处的罪与罚。
古华小说《芙蓉镇》就是这样的好作品。这部“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后来又被拍成同名电影,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影片曾拿下金鸡奖、百花奖、金熊猫奖等国内外各种奖项。从文学到电影,《芙蓉镇》收获了大量荣誉,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当代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实属罕见。
这些荣誉不仅赋予了这部作品至高地位,更重要的是,也成为其价值正当的一种现实证明,让这部作品成为永久流传的文学经典,让人们拥有对其不断进行深度剖析的空间。
有些反思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为谁都不想让不幸的历史遭遇再次出现在未来。尽管有学者认为《芙蓉镇》的价值“只有放在特定时间环境及文学、社会特殊发展阶段中看才有意义”,而“特定时间”恰恰就属于那种值得警惕的年代。故而,不断挖掘《芙蓉镇》的社会价值,总有现实意义。
在《芙蓉镇》扉页上,古华写下一句“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作为自序。古华还将这部作品概括为“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以此来表明这是一部“大历史,小切口”的文学作品。
事实上,小说也并没有将过多笔墨放在政治风云上,而是将之作为一种背景和底色,通过描写一座小镇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世风日下和人心不古,来奏响这曲极其悲情而又沉重的乡村悲歌。
从结构叙事上讲,《芙蓉镇》按照具体年份分为四章,把人物命运放在这一年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下,让人物与时代的命运形成互映。
第一章写的是1963年,当时经济正在复苏,胡玉音的米豆腐摊生意很好,乡村社会也一片人间烟火;第二章写1964年,胡玉音建起新房,却招致迫害,丈夫自杀,小镇经济渐然停摆,人心越发冷漠;第三章写1969年,动荡年代进入高潮阶段,胡玉音和同受迫害的秦书田相依为命,苦难生活;第四章写的是1978年,动荡岁月,冤案平反时,小镇开始复活。
有时,世道变坏,就是从抛弃商品经济的逻辑,踩踏市场的规律开始的。
共和国成立后,芙蓉镇曾是万人集市,一月九集,四方客商,慕名前来,街市繁华,万头攒动。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子非常红火,就是靠市场的源头活水,就是靠质量和服务。李国香的国营饮食店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店虽大,但卫生差,服务恶劣,门可罗雀。国营竞争不过私营,李国香上门刁难,越权要查“营业证”遭到乡邻嘲讽。特别她嫉妒“米豆腐西施”貌美受到欢迎,内心更加失衡,不断举报告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总要给小摊贩一碗饭吃嘛!”小镇开明人士的反对,让李国香被调离了,但祸根也由此埋下。
1964年,县委相关工作组进驻芙蓉镇,李国香作为工作组组长又“杀”回来了,她利用“运动根子”王秋赦,实施疯狂的迫害,制造各种罪名污名。特别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李国香和王秋赦狼狈为奸,他俩“白天作报告、晚上开侧门”,肮脏至极。他们狂热的权斗,狠辣的手段,不断地破坏社会秩序,制造人性灾难和伦理危机。
善良朴实的勤苦劳动者胡玉音、满腹才华的知识分子秦书田等人遭受迫害,正直仁厚的谷燕山被陷害失去公职,军人出身的黎满庚出卖了信任自己的干妹妹……曾经的芙蓉镇,安宁祥和,民风淳朴,集市兴盛,邻里互爱,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序良俗。然而,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世风变得极其冷漠,市场不断凋敝,民生越发艰难,人们生活在阶段划分的对立互害中,形成了一种“人人防我,我防人人”的紧张局面。
在妖魔鬼怪横行的年代,活着,对有些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胡玉音和秦书田这对“黑夫妻”经历了多年被批斗的苦难生活,遭遇过各种身体心理残害。在审判台上,秦书田和胡玉音面对被扣上的各种罪名,静默无声,心意相通,彼此鼓励:“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即使是在那样荒谬扭曲的年代,也总有一些人不被历史洪流裹挟,依然坚守着独立而清醒的人格,甚至勇敢地站出来进行反抗,来捍卫人间应该遵守的道德伦理和公平正义。谷燕山这个“北方老兵”就是这样的坚守者。
尽管受到胡玉音的“牵连”失去了前途,但在秦书田和胡玉音结婚时,在几乎所有人都在躲避嫌弃排斥的时候,谷燕山主动去喝喜酒,送贺礼,做证婚人,用尽办法保护胡玉音母子平安。这位不愿随波逐流的干部如此感叹对现实的遗憾:“如今有的人,心肠比铁硬,手脚比老虎爪子还狠!他们是吃得下人肉啊!……可、可是上级、上级就看得起这号人,器重这号人……人无良心,卵无骨头……这就叫革命?叫斗争?”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学也可以揭开历史残忍而真实的一面。《芙蓉镇》写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作者直面社会真实,对荒唐年代大胆进行反思,深刻地揭露了一些所谓的“政治能手”,只不过是在借助“运动”的幌子,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来掠夺他人的利益权利,不断制造牺牲人性释放兽性的恶,也让整个社会飘荡着人文的挽歌。
小说结尾,崭新的时代来临,芙蓉镇又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旧的阴影并未从人们心中消除,特别是那个“运动狂魔”王秋赦疯了,每天叫喊着诸如“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啊!”凄凉的声音,飘荡在街上,像幽灵和鬼魂一样,徘徊在芙蓉镇,让无数人心生恐惧。对此,见多识广的知识分子用这样的话安抚大家:“如今哪座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尾音永远不是主旋律,文明才是永恒的追求。如今,我们在市场的通途上昂首阔步,在文化的大道上自信自尊,在社会的航道温暖互爱。回望历史,那些活在荒唐年代不被洪流裹挟的人,活得虽是如此悲苦,如此艰难,却又如此洁净,如此高贵!
世道变好,一定是从面对时代洪流,越来越多人能够保持独立清醒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