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努力打造新重庆陆海之城开放形象、活力之城都市形象、山水之城绿色形象、人文之城多彩形象,让世界更加了解重庆,更让重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突出巴渝特色,讲好重庆故事。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表现形式,突出巴渝特色是讲好重庆故事的本质要求。一要讲好重庆的历史故事。在国际传播中应加强对重庆历史文化的宣传,让世界人民读懂重庆。两百多万年前的“巫山人”、神秘的巴国文明,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享誉世界的三峡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战文化、彪炳史册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统战文化、感天动地的移民文化,这些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内容,要通过宣传片、短剧、动画展示、图片展览、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手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重庆的历史文化,以平等、开放、包容、真实的历史叙事激发受众产生共鸣和共情。二要讲好重庆的现代化故事。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属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议题。重庆要强化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数字重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美丽重庆建设、平安重庆建设等新重庆内容的传播,推动新重庆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塑造。
做好议题设置,发出重庆声音。议题设置是提高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一环,其本质是主动掌握话语权。在对外发声时,要主动作为,强化议题设置意识,牢牢把握议题设置的主动权。一方面,结合自身特色主动作为。根据自身需要和宣传目的,主动设置议题,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如设置以传播美食文化为主题的“舌尖上的重庆”、以吸引国外游客为目的的“8D魔幻之城”、以弘扬城市精神为宗旨的“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命的“巴渝非遗之美”等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宣传、展览、交流研讨活动。通过议题设置,坚持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坚持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呈现热情友好、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重庆形象。另一方面,抓住重要契机顺势而为。重庆在设置议题时必须把握当下国内外形势,积极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紧跟国家政策、服务国家战略,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过程中,以及在举办重要活动和会议期间提高对外发声能力,努力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舆论引导力。
加强话语转换,助力重庆“出圈”。注重话语体系转换,以用户思维构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受众群体的专属话语体系与丰富多彩的故事文本。一是用受众听得懂的方式。在使用外语进行国际传播时,要对其精准翻译、精准表达。邀请专家对传播内容进行认真细致地翻译、校对、审核,使受众真正明白和理解我们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切忌“自说自话”。要加强面向东盟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际传播,使用多语种扩大传播范围,让“重庆声音”传播得更远。同时,也可借助在重庆的国际友人作为“媒介”,用他们的母语讲出外国友人的“重庆故事”。二是用受众听得进的方式。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明确国际传播的目标和受众需求,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国际传播。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利用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展针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国情的国际传播研究,根据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情况、民众需求等,制定国际传播的“一国一策”。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本文为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项目:2020cqcxtd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