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换来哪些新机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张天燕:做一名让孩子“有幸遇到”的好老师
第005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以旧换新换来哪些新机遇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张天燕:做一名让孩子“有幸遇到”的好老师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旧换新换来哪些新机遇

重庆瞭望 杜铠兵

  一部手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2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的废旧手机……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废旧手机存量达到20亿部以上。这么多的废旧手机,如何处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新一轮以旧换新,正朝我们快步而来。

  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来说,本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哪些利好?新一轮以旧换新“新”在何处,又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怎样的新动能?

  一

  市场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新一轮以旧换新,正是希望通过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换来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

  事实上,我们对以旧换新并不陌生。过去十多年,我国经历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行动。消费升级带来的良好体验不仅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形成了拉动消费的巨大能量,推动产品的技术进步和更新迭代,让不少小时候的“科幻”想象变成了现实。

  眼下,我国大宗消费品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巨大。专家表示,上一轮以旧换新活动属于大件耐用品普及的阶段,而本轮则从解决“有没有”升级为侧重“好不好”。

  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又是一份实惠“大礼”。从历史经验来看,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会仅仅停留在行动口号层面,而是会拿出“真金白银”,让消费者感受到实惠,购买到更具性价比的优质产品,进而实现消费升级的需求。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让这项工作更多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至此,本轮以旧换新中透露出的惠民信号,已十分强烈。

  对企业而言,更是一次转型发展的机遇。相较于过去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模式,本轮以旧换新已经定下了“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主基调。以市场为主导、用政策作引导、让企业当“主角”,无疑能够让供需对接更有效率,让企业更有作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转型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循环经济便是本轮以旧换新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方案》指出,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抓紧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这将进一步激活“二手经济”,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其中蕴含的广阔市场空间,将引领企业开发更多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一轮以旧换新一头链接市场,一头链接生产。扩大有效需求,激活市场“一池春水”,能够有效拉动生产、投资、消费等要素同向发力,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在国内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新一轮以旧换新,如何换出新质生产力的“春色满园”?

  既是消费升级,也是生产变革。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认为,本轮以旧换新也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举措。设备更新作为本轮以旧换新的一大看点,正是为生产力升级积蓄后劲。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设备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国家将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

  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无异于让企业有了更趁手的“武器”,必将有助于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行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帮助企业加速淘汰落后的产能,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绿色是本轮以旧换新的一抹亮色。此次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就是要适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加快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引导消费结构的绿色化升级,加快经济绿色转型。

  抓住循环经济这一机遇,多家公司正在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助力回收行业在回收方式及产品技术端升级,推动行业绿色循环发展。转转集团CEO黄炜日前便对媒体表示,新的设备和产品往往伴随着新的技术和服务需求,企业正在借此机会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

  以“高标准”旗帜,引领“高质量”发展。本轮以旧换新,更加强调“标准引领”。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1月2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将加强支持引导,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打通以旧换新的难点堵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更好地满足消费品换新、升级的需要。

  以2月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为例,新标准将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划分为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准入水平三档,指导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实施产品设备更新改造。

  变则通,通则久。各地只有因地制宜,积极由内打破,主动更新设备、革新技术、刷新水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赶上生产力变革的时代快车,让发展优质生产力的成果“遍地开花”“春色满园”。

  三

  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尤其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让企业专心发展、消费者放心消费,是推动本轮以旧换新必须思考的问题。

  需要看到的是,本轮以旧换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深刻理解并积极回应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将政府、企业、消费者充分联动,才能激发出持续向“新”的不竭动能。

  政策要持续“焕新”。《方案》为本轮以旧换新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接下来,各地区、各行业如何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更加引人期待。

  在执行层面,各地要用好政策组合拳,优化对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的政策设计,合理加大补贴力度,同时对优惠政策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优惠真正落实落地。比如各地可以通过在中央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叠加地方税收优惠、补贴等财政政策,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置换成本,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力跃升,帮助消费者实现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动作要不断创新。新一轮以旧换新既要避免“运动式”的狂飙突进,也不能不温不火地“走过场”,而是要坚持以市场为主体,让企业当“主角”,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现消费市场有序升温,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就要求各企业在政策支持条件下拿出更多“自选动作”,合理消化过剩产能,主动更新设备,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有竞争力、更具性价比的优质消费品,形成新一轮产业提质增效和消费品升级换代的热潮。

  场景要时时“刷新”。消费者对本轮以旧换新需求大、期待值高,更应该从多个环节打通消费中的堵点、难点,让更多高质量的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不断创新消费场景,营造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消费氛围。

  比如各地商务、文旅等部门可以联手开展“消费季”“焕新季”等促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业态,为企业和消费者搭建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媒体应加强相关优惠政策、活动信息的宣传,同时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传递好消费者的呼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用消费点亮美好生活,重要的是树立消费者的信心,发力厚植新质生产力,开拓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可以看到,从以旧换新到万象更新,已是现在进行时。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