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国两会,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代表宋燕讲述了六朝博物馆“颗粒归仓、守护城墙”的故事。总书记凝神静听,并表达了对博物馆深深的爱——“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
如今,“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为一种新选择、新风尚。大家更愿意走进一座城市、走进一段文化,在历史的纵深中发现自我,在漫长的文脉中找寻答案。
这种新风尚,造就了人的气质、城的气韵。如果你来重庆,我真诚地邀请你,在看完两岸美景、轨道穿楼后,去一趟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大轰炸遗址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那里,有“英雄之城”最厚重的记忆,你会理解为什么山城儿女“愈炸愈勇”,为什么重庆人民“从不认怂”,你会感受到这座山水之城的精神传承。
你听,历史的回声,在每一寸土地上轻声诉说。而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扩音器,把故事传得更远,让文化传得更广。
这次“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怎么搞好?3个字,“活”起来。
文物藏品,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合理利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引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VR;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全部馆藏珍贵文物定制数字化“身份证”;大足石刻打造数字影院利用“球幕与8K超高清画面”展示精美洞窟……每一件巴渝文物,都乘着数字之风,“活”在当下。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历史与现实在博物馆交会。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才能让人们看到更立体的重庆、更饱满的重庆。
有网友说,“我去过很多城市,最热衷的事莫过于参观当地博物馆”。为一座馆,赴一座城,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选择,也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