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浙江的张欣月和朋友享受了一趟“双城悠游”。一天之内,上午,她们打卡成都的宽窄巷子;下午,就已坐在重庆弹子石老街的咖啡馆里。
一个沃野千里,一个山水交汇,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选择将成渝一并纳入行程,双城同享。对游客而言,这样的旅程显然颇具性价比。毕竟,熊猫和洪崖洞,错过哪个都可惜,提高效率、“一日游双城”,岂不美哉?
这种效率,其实不是两地地理位置够近就可以实现的。比如,高铁车次够充裕,才能想走就走;精品线路够丰富,才能说玩就玩。“一日游双城”本身就是效率的体现,这得益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纵深推进,更是“双圈”建设的生动注脚。
一条走廊,加热“双圈”人气,升温发展活力。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川渝两地联合推出了“巴蜀古镇过大年”等主题活动,共迎文旅市场“开门红”,成都和重庆双双跻身热门旅游城市榜单。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巴蜀互补共赢、齐头并进。
“热”是有目共睹的人流密集,也是合作升级的必然结果。2023年,川渝携手创新文旅产品供给,实施重大文旅项目21个。截至去年年底,光是重庆完成的项目总投资就达169.8亿元。大量新业态、新场景,让游客乐于“先感受成都的精致,再欣赏重庆的立体”。
携手,意味着不断向彼此靠近,抱团取暖、相亲相近。对于游客而言,“一日游双城”是一次体验;对于“双圈”里的人们而言,来去自如、城市切换,则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不止是出行越来越快,更是方方面面的接轨与交融。
这两天,最新版的川渝一体化事项对外公布了。从交通、就业,到教育、医疗……10大领域、39条干货,皆指向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这份清单的第一条就戳中了我,我也准备办个“铁路e卡通”,未来像坐公交一样乘高铁,过上“他乡不远、故乡更近”的生活。
正是从这些体验的更新、生活的变化里,明白了所有宏大的谋划和建设,最终都会落到民生的温暖与收获。于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事关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于家,这“一盘棋”的进展,子子都落于个体生活的美好和富足,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见证者。
今年,重庆的“新春第一会”明确,要加快打造“一号工程”的升级版。升级的是工作体系与抓手,也必将是人居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期待举全市之力推动“一号工程”的强烈信号加快落实落地,带来更多可触可感的热与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