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重庆拥有三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历经三次建都、四次筑城、八次大移民,留下了巫文化、巴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三线精神、移民文化等宝贵的文化遗产。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做好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普及城市文化教育三个维度的工作,培育重庆文化新标识,擦亮巴渝文化名片。
深化巴渝文化理论研究,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的历史文化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血脉和情感纽带,更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助推力。一是依托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高校巴渝文化研究群体、民间巴渝文化传承者,对巴渝文化的定义、内涵、文化符号类型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深耕与拓展,产出一批兼具科学性和科普性的代表性理论研究成果。二是政府承担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主导责任,在政策制定、景观打造、文博宣传、文艺作品产出等方面要融入巴渝文化精神内核,并与周边巴渝文化辐射区开展文旅协作,共同拓展和丰富巴渝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三是开展“我的巴渝情怀”等民间人物访谈类节目,对巴渝文化研究者、非遗传承人、传统民俗继承人、文旅工作者、本地市民、外来定居者、外地游客等进行访谈,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打造民间巴渝文化口述史,让普通大众共同参与到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厚植城市文化底蕴。以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城市形象名片,既能留住游客,亦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针对不同旅游受众群体,打造多条经典旅游线路。抓住当前火爆全网的南北大联动青少年儿童研学游,推出文旅优惠大礼包,量身定制文旅特色研学项目,包括了解巴渝历史文化发展、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体验红色革命精神等内容。针对成人游客群体,以巴渝文化为内核,打造都市文旅小环线和巴渝文旅大环线,根据游客需求,分别融入巫文化、巴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三线精神、移民文化等不同文化主题,结合巴渝地形地貌特点,提供徒步游、登山游、水上游、生态游、怀旧游等多种选择。二是提供门票、酒店、交通一体化服务,景点之间无缝衔接。通过开发“重庆文旅”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优惠的套餐式订单服务,提前了解景点特色、具体路线和食宿规划等信息。打通景点之间的交通壁垒,利用现有的水陆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积极探索开通都市快轨旅游专列,提升旅游交通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普及城市文化教育,以文旅教共促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发展不仅仅依靠历史传承,更需在本地群众中达成历史文化共识、在外地游客心中形成具象文化载体。一是推动巴渝文化进课堂,培育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生力量。青少年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城市文化延续的内生动力,应积极探索在市内大中小学分级、分类开设巴渝文化课程,普及城市文化发展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打造研学路线,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地考察相融合,加深青少年对城市文化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宣传普及教育,如巴渝文化传承人在校内设立“文创工作室”、开设选修课程,校外设立“文化实践基地”等,推动青少年与城市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二是开发巴渝文化物质载体,加强城市文化宣传推广。针对现有旅游纪念品普遍存在的种类单一、同质化严重、地方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围绕巴渝文化主题开发文创产品,如“巴渝非遗”“巴渝图腾”“巴渝十二景”等,还可与地方高校协同共创巴渝文化卡通动漫形象,开发系列服装服饰、科技产品、生活用品、模型手办等具有时代感和未来感的文化创意产品,让巴渝文化以更具象的方式走向世界。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打造巴渝文旅宣传平台,采用景点直播、文旅展播、专家讲座、征集与评选优质文旅宣传作品等多种方式,积极与网友进行交流互动,增强互动感和参与感,提升巴渝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张城市名片。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