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桂8000元。”“邱工碧4500元。”……1月23日,在开州区竹溪镇大海村,数十名村民集中领取了柑橘合作社的土地分红和劳务工资。
“大海村共2000余亩土地,户籍人口3872人。”大海村村支书李佐斌告诉记者,全村有9个新型经营主体,分别种植柑橘、蔬菜、红薯等作物。全村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有150万余元,300多人在土地上务工,一年下来,全村人均可增收2000元。
同一天,竹溪镇的灵泉村也进行了集体经济分红。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灵泉村,走的是“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2023年,灵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400万元,实现入股分红96万元,受益1003户,户均分红957元。
不止竹溪镇,开州区通过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模式,2023年全区45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2.01亿元、村均收入44.5万元;经营总收益6177.43万元、村均收益13.67万元。与去年相比,经营总收入增长近1亿元;经营总收益增长1410万元。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从去年占比58%提升到100%;收入50万元及以上村占比25.44%,100万元及以上村占比7.3%。
开州区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开州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先齐全介绍,从2022年开始,开州将全区452个村集体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4类,分类规划、建设,探索强村路径。
“为方便组织、发动农户,区内成立了香肠、柑橘等7个协会,通过‘协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先齐全说,开州探索出跨区域“连片式”发展等多种方式,比如关面镇、雪宝山镇成片种植了10万亩的木香中药材,通过电商平台打包营销毗邻的敦好茶叶、高桥白酒、紫水豆干、麻柳咸菜等。目前,这几个镇已有5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链条式”营运则延伸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保障农产品销售。如长沙镇、中和镇打造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果汁”的特色水果链,谭家镇打造从“一头猪”到“一根肠”的生态养殖链,关面乡、满月镇打造从中药材到“临床制剂”的道地药材链。2023年,农业产业链让开州区村集体经济增收3000余万元。
此外,开州区通过制衣间、手工作坊等26个村级强村公司,实施“以工代赈、资产变现”等10条硬措施,以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巩固脱贫成果,富民增收。
“2023年,开州区新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112个,扩面至282个村。”开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开州区将在40个乡镇(街道)全域推进“三变”改革,争取覆盖全区100%的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