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卜俊丹)1月13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60所高校的宣传部或团委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会研讨。
会上,中国青年报社有关负责人表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提升高校校园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媒体和大学的共同使命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谈道,在新时代大学的文化育人中,要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让大学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认知的“导航灯”、认同共识的“凝结剂”、实践养成的“助推器”。
中央团校副校长廉思结合近年来的青年群体调研情况,分享了青年视野下如何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他谈道,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进程吻合,新时代青年在主动找寻新的发展空间中,出现了“洄游青年”“西进青年”“带路青年”,“这三类青年群体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巨大张力,以及新时代青年在应对社会变迁时所表现出的集体行动自觉,他们以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和守正创新的正气锐气,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中国史教研部主任王学斌认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是基础,坚持文化领导权乃根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三者相互衔接,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用之道”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根本遵循。”在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鸿召看来,回顾复旦大学近120年发展历程,始终坚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是其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变主题和鲜明主线。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湘平认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都对大学及其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更高要求,其中非常核心的一点是要构建和增强大学文化主体性。
建设什么样的大学文化,怎样建设大学文化?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谈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是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担当。他认为,大学文化建设要拓展教育对外开放深度广度,全方位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青年交流、人文交流、科技交流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国际传播;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一批彰显中国智慧的文化成果,为破解人类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互联网时代下,如何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如何提升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还就这些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青年报社、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思想研究部、文化和旅游部西南政法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文化传播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