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一地发布《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公示》。公示信息显示,根据《南山镇躺平休闲人员和末位鞭策人员处理规程》精神,通过谈话调研、民主评议、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审定等工作环节,经镇党委研究同意,有8名同志列入南山镇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
评选“躺平式”干部,是干部管理过程中必要的监督问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之举,对当事人和欲“步其后尘”者具有警示意义、倒逼作用。这种评选并非一地之举,此前,江苏省滨海县也曾面向干部开展“躺平者”评定活动,并对“躺平者”进行集中诫勉谈话。
头顶“躺平”的“光环”、面对“丢位子”的压力,马虎应对的混事者、善打太极的推事者、不推不动的拖事者,恐怕不好意思也不敢继续把“为官不为”进行到底。从这个角度来说,评选“躺平式”干部不失为遏制懒政的一项有效举措。
同时,也要看到,此类举措也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通过单位评议和组织评定相结合的方式选出“躺平者”,这是不是意味着为了完成任务,每个部门都必须要选出一个?在没有具体量化标准的情况下,会不会像网友担心的那样,人缘不好的就会成为“背锅侠”,进而催生不正常的人情往来甚至拉帮结派……这些,都需要出台更为完善的制度,作出更为清晰的说明。
客观而言,干部“躺平”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期待“一方治百病”。有的干部就是“不想干”,有的则是因为自身能力和经验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想干事也能干事,奈何个别领导不敢担当,只求明哲保身,只要一出问题,就不问青红皂白一票否决,导致下级不得不收起想法、压下干劲。
整治干部“躺平”问题,要分类施治、精准施策。对“不愿为”的干部就应该“零容忍”,按照规章制度严加警示问责;对“不会为”的干部则应健全培训机制,帮助其提高业务水平;对“不敢为”的干部则要贯彻好容错机制,为其撑腰、打气,解除后顾之忧。唯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让人心服口服,并真正解决问题,有效改善干部队伍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