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集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播完了。
在一集集、一幕幕、一帧帧的画面中,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组成的中共代表团赴渝参加重庆谈判,最终签订双十协定的光辉历史被娓娓道来、细细讲述。怎么理解重庆谈判的伟大意义?有人看到了毛泽东的“弥天大勇”和纵横捭阖,有人读懂了代表团的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还有人领会了南方局的革命传统和底线思维。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同反动势力展开了坚决斗争,邓小平同志在这里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因此,我们对重庆谈判的理解,应该回到中国共产党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性抉择上来,这是重庆谈判的历史起点,也是逻辑起点。
抗战胜利前夜,两种中国的命运、两条不同的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一条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路线。一条是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继续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路线。当时,蒋介石甚至直接叫嚣:“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
面对蒋介石接二连三的“邀请”,去,还是不去?毛泽东对国民党的伎俩看得很清楚。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并且作出了“可以去”“必须去”的决定。如果说“可以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向险而行、夺取斗争主动权的政治胆识,那么,“必须去”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避免内战、寻求和平局面的政治担当。同时,“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一方面代替了过去提出的“抗战、团结、进步”三大口号,另一方面又揭穿了蒋介石“内战、独裁、分裂”的险恶阴谋,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要求、呼应人民愿望的政治判断。
显然,重庆谈判的目标不是去斗争,而是寻和平。斗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的美好期待,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写得清清楚楚——“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一场重庆谈判,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场重庆谈判,有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精神风采,丰富发展了伟大的红岩精神。一场重庆谈判,也深刻提醒了我们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作出正确抉择。只有抉择正确,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作者系重庆史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