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摄像头“刷脸”认证,垃圾盖子自动打开,可分类投放各种垃圾……这是璧山区香江嘉园小区居民投放垃圾的场景。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厢房投用以来,从“一袋扔”到“随手分”,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新习惯。
如今,这样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重庆居民身边。截至目前,全市已升级改造71.8%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这背后就有着政协社情民意的助力。
近年来,全国上下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部分市政协委员进行深入调研,发现重庆垃圾分类整体工作成效连续四年位列西部城市前列,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收集设施有待完善,收运管理还有差距,处置设施存在短板等。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更彰显了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市政协委员们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类收集设施,如加强现有生活垃圾投放设施的升级改造,鼓励增加语音提示、自动开关盖等便民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分类收运管理水平,如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提高全市“互联网+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如跟进完善处置设施相关管理规范,确保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稳定运行、无害化处置。
这些建议经认真梳理,最终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深化后疫情时代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的建议》,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办理落实。
市城市管理局等办理部门结合实际,加快推进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不断提升分类收运处理能力,配备分类运输车辆5800余辆,已建成投运74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类处置能力3.4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国领先,中心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目前正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建设,计划到今年底,全市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将实现100%升级改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以来,市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围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把促进民生改善、增进民生福祉、推进惠民有感作为信息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收集社情民意信息来稿10393篇,编发2136期,数量均创新高。下一步,市政协将组织各参加单位、区县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继续聚焦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反映各界民情民意,为更好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