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名片 李韦华,梁平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梁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 |
又到了一年光景的节点,回望2023年与梁山灯戏和非遗传承的那些事儿,颇值得回味。
几年前,因为跟拍一部大型梁山灯戏的纪录片,我与梁山灯戏这项国家级非遗有了“亲密接触”。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乡风遗韵感染了我,于是我拜师学艺,兴趣盎然地写起灯戏剧本。那一年,我有3个剧本相继获奖,也有幸地成为第六代传承人。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获得传承人身份后,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这项巴渝乡音。
今年春天,因公出差江西抚州,竟然歇宿汤显祖故居旁,于是,我专门去拜谒了这位“中国戏圣”。因梁山灯戏传承人的身份,曾经,我在遇见姜昆、尚长荣等国内戏曲名家时,也会和他们聊起梁山灯戏和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今年夏天,我参加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培训归来,着手从戏剧评论去探究梁山灯戏的过往和明天。盛夏时节,在知了声声的催促下,我以《用梁山灯戏讲好中国故事——王柱全剧作的底层叙事与情感表达》为题,形成了近万字的评论,被多家报刊采用。
今年秋天,国家公共文化云征集梁山灯戏的音乐慕课,我受邀担任五集慕课文案的撰稿人。这次慕课内容被业内人士称赞是“梁山灯戏音乐较为完整的一次系统而规范的整理”。
今年冬天,一驻梁单位要参加市里行业演出,我创作了一个15分钟时长的灯戏剧本,谱曲,配器,制作音乐,排练。最终演出获得成功。
时光如水,“灯”影幢幢。2023年我在业余时间创作梁山灯戏剧本、评论、歌词等相关作品6部近3万字。
梁山调悠远绵长,梁山灯戏“灯”耀万家。2024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站在春天的门槛,百花含苞欲放……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