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名片 谭建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民企业家,土家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站在石柱桥头镇瓦屋村的忘忧台前,凛冽的寒风刮得人耳朵生痛。
眼前的1800亩青脆李树褪掉绿装,一棵棵矗立于山水之间,裸露的枝丫斜举或者平伸出去。在刺骨的寒风里,那份生命的昂扬令人敬仰。
那冰雪裁剪的花瓣、珍珠般圆润的果实,仿佛还是昨日的胜景,如今的整理修剪是为了下一个好年景。
今年好吗?还行吧,有甜有辣。我自问自答。
先说甜。今年我们种植的1.1万亩辣椒获得丰收。从育苗开始,我们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亩收益达到4000元以上,最高每亩超7000元。椒农们开心,我心里也甜,辣产业甜了我们的生活。
再说辣。今年我们种植了蜂糖李和青脆李两个品种的李子。春天,满山洁白晶莹的花为山川添彩。我们充满了期待,添肥浇水、抹芽捉虫,如心一般护着,如肝一般守着。
待翠绿圆润的果实挂满枝头,我和乡亲们心里高兴极了。
蜂糖李先成熟,脆甜中带着嚼劲。吃过蜂糖李的人们,眼里再也没有其他李子了,满满的成就感在瓦屋村荡漾。
青脆李后熟,果实压满枝头,客商慕其名,开着大车小车来收购,瓦屋村的山水间飘浮着甜蜜的丰收味道。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7月20日、21日两天的大雨,让丰盈盈的青脆李裂口,“哭泣着”落地成泥。喜盈盈的瓦屋人心伤了,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本该脆甜的李变成了辣人的李。所幸树上余下不多的青脆李,口感和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我们计划增加避雨设施,有信心在明年取得好收成。今年的青脆李产业虽然有些辣,但是我们有好的品质,找到了预防措施,就看到了希望。
也是这一年,我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小说《瓦屋村》,以瓦屋村为载体,讲述了我们发展农业的历程,希望后来者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让笑多于哭。
2023年的酸甜苦辣是农业产业的常态。我相信人定胜天,天将不负我。加油!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