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山镇太平村和美家宴。(受访者供图) |
伴随着冬日暖阳,走进巫溪县茶山村,步道上,三三两两村民或悠闲漫步或驻足闲谈;村居边,一簇簇姹紫嫣红的花卉绽放着不同的美丽;田野里,一片片有机蔬菜基地铺满新绿……铺展出一幅“景美、人和”的生动画卷。
和谐的乡村画卷背后,是巫溪以制度创新描绘善治新图景、以平台建设推动“治”理变“智”理、以激发群众活力让“民主之花”在乡村绽放、以法治保障擦亮平安乡村建设底色,不断探索“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的真实写照。
乡村治,百姓安。巫溪县以“和美家园”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巫溪实践,探索出更多更好且具有巫溪特色的建设路径,逐步形成了具有巫溪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治理品牌,一幅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秀美篇章正在巫溪大地徐徐展开。
完善制度机制,打造善治乡村
走进凤凰镇木龙村,幽静整洁的院落、清澈见底的溪水,青山苍翠欲滴……这一切都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由乱到治,由治到稳。“过去木龙村不仅环境脏乱差,而且村党组织表现软弱涣散,邻里之间矛盾重重。”一位村民向调研组说。然而,这一情况在近年来得到了彻底改变,得益于木龙村探索实施的“四小四大”治理模式。
“四小四大”治理模式是木龙村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包括小网格大管理、小志愿大服务、小家风大民风、小融合大治理。木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啟选说:“通过这样的模式,木龙村的家风、民风、村风不断好转,村级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四小四大”治理模式只是巫溪进行善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巫溪县秉承“五和五美”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动群众,强化组织优势,逐步构建了“一网两会一大院”的组织体系。
“一网两会一大院”组织体系,即党建网格、村建联席会、生产互助会、村级大院。巫溪“和美家园”建设相关负责人说:“巫溪实施党建网格管理,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干部任网格长,三级干部为成员,创建‘五单’机制;建立村建联席会,以家风屋场‘家长’为代表,推进‘五网’建设;建立生产互助会,以庭院经济为基础;建立村级大院,配备群众组织。”
一项项制度创新,一条条改革举措……让这里的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个案“盆景”,成为可推广的善治“风景”。
善治善为,锻造乡村建设“和美”之功。在“和美家园”建设中,巫溪县建立健全“5+6”组织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探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等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了具有巫溪辨识度的“和美家园”建设经验,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善治乡村新图景。
搭建智慧平台,建设数字乡村
“这里有小程序二维码,大家可以扫码关注。”在红池坝镇茶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红池坝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石雨鑫邀请调研组成员亲身体验“智慧红池”微信小程序。
进入小程序后,页面有村务公开、在线服务、村务监督、智慧党建等板块。“这套系统按照‘1+1+N’体系建设,即1个智慧乡村大脑平台,1个手机小程序和N个村调度指挥中心,通过便捷化、信息化的管理场景应用,搭建起整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让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上更方便、更快捷。”石雨鑫继续介绍。
“小程序”托起“大服务”。近年来,红池坝镇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利用智慧乡村管理平台推动数字村务、数字治理、数字农旅、数字平安建设,打造出数字“一张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跑出了“和美家园”建设的“加速度”。
生产生活更便利、产业发展更智慧、乡村治理更有效……数字化正在悄无声息地重塑巫溪乡村治理新模式。
在文峰镇三宝村的数字乡村智慧屏幕上,工作人员正利用数字乡村平台进行日常巡查和调度,实时切换视频画面,全面了解村里重要区域的车辆和人员流动情况。三宝村村主任陈纯泉说:“全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动态详情,都通过一张数字三维地图呈现。”
数字化赋能的巫溪,正逐渐展现出一道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和美家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巫溪县认真落实数字重庆建设大会部署要求,把数字化作为巫溪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围绕智慧党建、乡村治理、特色旅游、便民服务等工作,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现代化新巫溪建设新局面,为巫溪高效能治理插上数字化“翅膀”。
激发村民参与,绘就民主乡村
吹风机、沐浴露、洗发水、洗洁精……在文峰镇三星村乡风文明信用积分超市里,一些生活用品明码标“价”,交易方式则是采用积分兑换。
“我用积分兑换了牙膏和洗洁精,虽然这些不是贵重的东西,但让我很有成就感和获得感。”正在积分超市挑选物品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用“自治”激发活力。“积分超市承担了本村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积分兑换功能,群众以户为单位参与基层治理获得积分,可以兑换生活必需品。”据文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文峰镇不断完善“积分超市”的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等机制,通过精神物质双激励,形成党员先锋指数管理“闭环机制”,引导群众在基层事务中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小积分”换来了“大文明”,“小超市”撬动了“大能量”,“小举措”实现了“大治理”。为促进基层治理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巫溪县不断进行“破圈”,充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使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在“和美家园”建设中,巫溪县始终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建立了1728个群体组织,有效发挥村民主体的自治基础作用,定期开展民主协商,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行稳致远。
筑牢法治保障,创建平安乡村
在天元镇新华村,“法律明白人”正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在通城镇长桂村,“和事堂”的乡贤长老正在调解两家村民的土地纠纷;在通城镇长红村,“红管家议事厅”的退休老干部正在化解信访矛盾……一次次调解、一件件事情、一张张笑脸,勾勒出一幅安宁且优美的平安乡村“实景图”。
“我们以村民集中居住区的小地名为单位,建立了村级大院1个、屋场5个,成立了大院管委会,组织群众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困难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通城镇长红村党支部书记范洪俊向调研组介绍。
平安和谐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条件。
通城镇龙池村,以“我们的矛盾自己化解”为理念,设立“和事堂”、推行“邻里讲理”,发挥互助会、网格员、亲戚邻居等群众调解作用,进行各类调解活动,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如今的龙池村,全村无治安、刑事案件,无违法犯罪聚集场所,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互进的乡村治理之路。
当然,此类的实践还不止于此。古路镇观峰村通过组建“议事团”,组织网格员、离退休干部、村民代表、民警、人大代表、法官、律师等,参与协商村上大小事,处理辖区内民事纠纷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如今,观峰村已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是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一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巫溪县通过“和美家园”建设,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深化“枫桥经验”巫溪实践,利用村级大院等公益场所,依托乡贤长老建立信访矛盾纠纷“和事堂”,强化道德教化引领功能和法律规范保障功能,全方位守护乡村平安,极大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擘画了一幅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
(本文执笔:李超;调研组成员: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张凤太,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超;重庆日报记者侯金亮、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