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联手解难题 交出群众满意答卷重庆持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跑出“加速度”
第005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市区联手解难题 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重庆持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跑出“加速度”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规划引领优服务 惠民助企促发展系列之②

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跑出“加速度”
今年1至11月,我市审批建设用地619宗、80.16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渝西高铁建设有序推进 摄/尹诗语

  临近岁末,我市各类重点项目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地龙湾站主体结构第一板衬砌混凝土浇筑正式开始,渝昆高铁川渝段铺轨工作进入永川境内……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的“助推器”。数据显示,1至11月,全市审批建设用地619宗、80.16平方公里;其中获国家批准用地15宗、面积45.57平方公里、占比56.8%,各级重点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主动服务、联动协调、数字赋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用12个字道出保障用地背后的关键。在面对国家、市级重大项目数量多、难点多、用地需求大的形势下,我市全力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创造出一个个重庆“加速度”。

  主动服务解难题

  助力“米”字型高铁网提速建设

  11月7日,渝西高铁康渝段松坪村、贾家坝、洋房子3座特大桥线下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为全线按期顺利建成投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今年年初,该项目业主单位京昆高铁西昆公司的征拆协调部副主任汤兴忠还在为用地审批发愁。“经核查,初设批复用地与原预审用地线路比对重合度低于80%,需重新申请办理用地预审。”汤兴忠介绍,项目还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等,也为报批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解决该项目的报批难问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前介入项目前期选址、现场调研,组织西昆公司学习报件工作,并协调自然资源部加快审批流程。今年3月,该项目启动用地报批工作,8月3日获批。

  “不到半年时间,项目所涉及重庆市范围内的正式用地就得到批复,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汤兴忠介绍,目前项目重庆段已在办理土地划拨手续,而项目所涉及其他省市的正式用地均还在报批过程中。

  能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秘诀便在于一个“变”字——变“被动保障”为“主动服务”。

  “我们对市级以上重大项目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实施专人专班、提前介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用地审批全流程,全系统主动靠前服务,为重点项目的选址选线提供合规性分析等支撑性、基础性服务,引导项目用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定额标准和供地政策,确保项目用地顺利通过审批。

  今年1月至11月,我市累计审批交通类重大项目建设用地32宗、33.6平方公里,特别是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等4条高铁均在今年获批,“米”字型高铁网和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正提速构建。

  联动协调强保障

  助力现代化水网建设加速推进

  11月7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圣中水库大坝填筑成功封顶,标志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唯一新建调蓄水库”基本建成。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整体管网线超480公里,用地涉及永川、大足等11个区县。”重庆市西部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征地移民部经理石军介绍,项目用地点多面广,完全没想到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整套用地审批手续。

  5月24日,该项目正式获批。“得益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专人指导,帮助我们在项目用地报批全流程上加快了进度。”石军表示,今年以来,单是项目用地报批协调会就召开了7次。

  针对我市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用地,全市规划自然资源系统及时共享项目用地保障和后续服务工作信息,加强上下联动和协调联络,强化与发改、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及项目业主的沟通协作,切实打通项目服务保障的全环节。

  以藻渡水库项目为例。通过建立市区两级规资、水利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提前研判项目用地难点问题,项目先行用地在取得初设批复后,3日内市区两级完成初审复审,上报至自然资源部后7日获批,确保了项目开工用地。

  今年1至11月,我市累计审批水利类重大项目建设用地7宗、5.2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回龙场水库、洪塘水库、幸福水库、百岛湖水库等重大项目用地。

  数字赋能提质效

  助力工业项目快速落地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产业、强实体,离不开土地资源要素支撑。

  聚焦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变“项目等要素”为“要素找项目”,主动了解工业项目用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逐一制定解决路径和方案,推动项目早落地、快投产。

  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华峰138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以下简称“华峰项目”)就是受益方之一。

  “项目于10月24日报件,10月27日就获得市政府批复。”重庆华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公司项目报批用时最短的记录。

  以加快审批、优化服务为重点,我市正全力优化用地报批全流程。以华峰项目为例,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动与市用地事务中心对接,科学制定报批方案。同时,落实科室牵头联络制度,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进程。

  “项目实现快审快批,与用途管制信息系统的应用密不可分。”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赵雪静介绍,得益于全程网上报件、网上审批,近3个月全区共批复工业项目5个、163.99公顷。

  从重审批到重服务,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建立用途管制数字化标准体系,实现了用地审查阶段全过程电子化申报和智能化审核,“区县—市—部”三级系统动态互联,网上报件、网上审批全面覆盖。

  用地审批的效率,决定项目落地的快慢。为此,我市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同时开通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即来即审、审完即报,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零障碍”,带动工业项目建设投资提速。

  今年1至11月,我市累计审批工业类重大项目建设用地27宗、6.3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璧山长安线控底盘及轻量化项目、涪陵赣锋锂电年产24亿瓦时动力电池项目等重大项目用地。

  张亚飞 黄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