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我市用好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引导市级部门力量下沉、资源下沉,与区县同题共答、同向发力,联手解决难题,交出了群众满意答卷。
随着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落地,全市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成效正日渐显现。
永川区
“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
帮助困难群众及时获得救助
近日,家住永川区双石镇脚盆井村、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确诊患肾病综合征的困难群众蒋明(化名),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平台申请低保,获得及时救助。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是民政部门将分散在16个部门的54项“单个救助事项”集中于一网,通过信息共享,39项实现“免申即享”、15项实现“简办提效”。群众申请救助事项业务环节减少约40%、各类证明材料精简约50%,相当于“社会救助一件事”办理。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提升社会救助质效,织密织牢社会救助网,永川区民政局加入市民政局“社会·愉悦救助”工作专班,并结合永川实际,积极谋划“低保对象养老机构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建设,争取市级“社会·渝悦救助”应用及子场景“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一件事”“救助服务一件事”在永川区试点,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
在这一过程中,市民政局坚持同题共答、精准指导。目前“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平台试运行功能在永川投入使用。同时,永川区民政局还将该系统底层设计全部提供给市民政局,在市民政局继续完善后,将在全市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永川区已有7898名困难群众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平台获得相应救助。
江津区
市区共建收容救护中心
守护长江珍稀特有鱼类
日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收容救护中心启用。该收容救护中心是由重庆市鱼保处、江津区人民法院、江津区林业局共同建造,以鱼类收容救护为主要功能的船舶,为长江流域首艘鱼类“救护船”。
该收容救护中心船体总长21米,型宽5.2米,内部具有与长江水体同质性的独立救护船舱,设立有观察池、救治池、康复池和驯化池,主要救助环境资源保护主管部门在巡护中拦获、查处中收缴的,或者群众发现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
市鱼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就近收容救护,可以避免长距离运输对伤、病鱼的二次伤害,还可以避免收容鱼类因环境剧烈变化引起应激反应,提高救助效率。
主题教育中,重庆市鱼保处、江津区人民法院、江津区林业局进一步深化收容救护中心应用,收容救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7尾,救护鯵子鱼、中华倒刺鲃、翘嘴鱼等近百尾,经积极救治、康复和野化后,使其回归长江怀抱,并开展增殖放流、生态司法法治宣传等活动4次。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津区与有关市级部门通力合作,联动共建,结合实践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分类指导,与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坚持同题共答,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目前,市级各相关部门在产业协作、项目建设、人才交流等方面给予江津区倾力支持,已与江津区在生态环保、市政管理、企业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共建共推民生实事10项。
璧山区
用好市级平台
帮助企业便捷参与司法诉讼
近日,璧山区友创机械公司的负责人罗洪在璧山“企业之家”网络平台,通过“云上共享法庭”顺利办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跨域立案。
“本来以为还要跑几趟成都,没想到在璧山就把案子立了,而且到时还可以远程出庭,真是方便!”原来,罗洪所在的友创公司被一家成都公司拖欠货款两年之久,如果想要起诉,需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而眼下正是冲击年底业绩的关键时期,到成都去起诉,浪费时间还耽误公司正常运营。
罗洪听说区法院把法庭搬到了“企业之家”,就带着证据材料前去咨询,没想到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10分钟不到就办好了跨域立案。
“云上共享法庭”是市高法院为深化落实强基导向、进一步减轻企业、群众诉讼负担,在全市法院设立的远程庭审便民服务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诉讼体验。璧山区法院创新“云上共享法庭”使用场域,将“云上共享法庭”从法院机关搬进全区“政企互动”平台——“企业之家”,打通司法助企“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企业之家”设有云上法庭和法官联系点,法院工作人员轮值坐班,就近为辖区企业提供跨域立案、文书送达、在线调解、远程庭审、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高法院、市一中院、璧山区人民法院上下联动,以司法合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联合开展涉企案件巡回审判、送法进企业等活动6次,联合发出企业风险提示书100余份,依托璧山“企业之家”,通过“云上共享法庭”,帮助辖区企业完成跨域立案40余件,在线成功调解涉企纠纷17件,选派法官为10余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专题讲座3场次。
潼南区
上下联动 打通堵点
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
“现在好了,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水质也清亮,还没有异味,洗衣做饭都很方便。这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12月12日,潼南区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联合驻区农业农村委纪检监察组、新胜镇纪委组成调研组,前往新胜镇钟峰村、盘山村、南刊村等村社,实地查看农村饮水水质改善情况时,周边群众这样反馈道。
新胜镇地处潼南区西南面,地势高,农村供水以库塘水、溪沟水、井水为水源。能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一直是当地群众的最大期盼。
聚焦民生期盼、助力乡村振兴,是潼南区纪委监委近年来的监督重点。为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区纪委监委组织调研组,深入新胜、卧佛、五桂、小渡、龙形、柏梓等镇街,走村入户开展监督调研。调研组随机抽查农村供水水源地维修与养护工程、农村供水水系连通补水工程等,通过分析问题、研判风险,指导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利局、区水务集团等单位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开展动态排查,落实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推动水利部门严格落实农村供水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运维责任,保障农村群众用水安全。
为强化饮水工程保障,在区纪委监委推动下,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利局等部门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利局等部门联系,争取到中央、市级等各类资金4222万元。
同时,潼南区结合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投资3300万元,实施卧佛、米心、小渡等8座水厂升级改造,更换供水设备8套,新建输供水管道60公里,改善老旧管道20公里,有效改善提升约4万居民饮水条件。同时,引进超滤膜技术,对飞跃、惠光、红花等8座村级水厂进行水处理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农村水质达标率。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潼南区与市级各相关单位联手,合力打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协同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市级民生事项10个,完成区级民生事项790余个,服务群众2.1万余人次,办实事4000余件,受到群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