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字重庆建设的人们,对“实战实效”这个词不会陌生。它清晰地将数字化改革,指向让治理更高效、让生活更美好等目标。但是,在如火如荼的数字化改革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出现了偏离“实效”的行动。
例如,有的人嘴上三句不离“数字化”,实际上固有思维仍没有更新迭代;有的甚至把数字化改革弄成了面子工程,出现了用“云端”观察代替实地调研的情况……这样一来,数字台账弄出来不少,群众的急难愁盼却没有见少。
摄像头、传感器多了,考核指标、电子表格细了,这是许多基层工作人员的共同感受。然而,大数据只能呈现客观现象,无法解释事情成因,也无法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很多时候,调研走得实,数据才能跑得快。说到底,数字是工具,调研要借工具开展得更深更实,而不是让这种工具成为调研本身。
用好数字化手段,让调研的范围更大。重庆是座超大城市,受制于人力物力等客观原因,许多调研难以全面收集相关信息。这时候,就需要用好数字化手段来补齐短板。线下不方便表达的,线上提供了机会;线下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交线上来解决。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的数据越多,真实的声音和线索越集中,重要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就越是能浮出水面。接下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更好了解前因后果,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用好数字化手段,让调研的质效更高。调研质效如何体现?主要看科学性和实效性两个方面。过去,一家家走访、一户户谈心、一个个填写调查问卷,再手工填写、逐级上报,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够强。数字技术能让调研在效率上实现飞跃,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让事实说话”和“用数据说话”双翼齐飞。再通过对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加上实地调研掌握的细节,能让调研结果更真实,解题对策更实在。
用数字化手段助力调查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回应。例如,如何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如何更有效地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落地,如何更科学地对调研成效进行评估,如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从事数字调研和数据分析,等等。
数字化手段与调查研究本应是“良性互动”的关系。调查研究要发挥实效,既要让数据跑腿,也要用事实说话。用好数字技术,适应“数智化”的调研新模式,真正提高调研质效,要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