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 聚力“双减”绘就幸福民生画卷武隆 四大提质行动助力“双减”开花结果
第016版:落实“双减”在行动 教育民生看得见 重庆教育“双减”两周年回眸
上一版 下一版 
江津 聚力“双减”绘就幸福民生画卷
武隆 四大提质行动助力“双减”开花结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切口”撬动“大提质”
江津 聚力“双减”绘就幸福民生画卷

  白沙中学学子乐享运动魅力

  四牌坊尚融小学的“微笑小天使”

  菜市街小学学生进行舞台展演

  滨江四牌坊小学高效课堂助力成长

  李市中学师生共读“阅”见美好

  滨江四牌坊小学校以“三公里文化圈”扩大学生“成长圈”;四牌坊尚融小学让孩子在“融+课程”中跨越学科边界去认识世界;菜市街小学让传统艺术之花在学生手中绽放;白沙中学以1+N课后服务为学生成长赋能;李市中学擦亮“三色教育”特色为孩子成长添彩……随着“双减”落地夯实,江津教育呈现出融合创新、百花齐放的新样态。

  “双减”工作事关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关系到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江津区作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坚持把满足群众新期盼、新需求作为出发点,理性分析教育现状,切实思考“双减”政策落地举措,指向教育样态新塑造,“减”“增”并进为“双减”赋能,“量”“质”并举为“双减”聚力,以教育用心、教师倾心换来学生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

  小兴趣激发大智慧

  巧用资源让特色课程活色生香

  灵巧的小手发力,剪刀便如龙蛇般穿过彩纸,不一会儿,各种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风景等剪纸作品就跃然纸上,这是江津区菜市街小学孩子的创意时刻。

  巧妙利用江津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菜市街小学构建以“生生共生、师生共生、课程共生、学生素质与能力共生”为核心的“自然共生”教育体系,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明德·剪纸》,鼓励学生进行传统剪纸艺术学习。

  在课程的开设中,学校不但注重传授技艺,还与新时代文化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相结合,给孩子们创造劳动实践和技能提升机会,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培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让优秀文化根植于心并辐射更远。

  设计高品质特色课程,既是对“双减”政策的呼应,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需求。近年来,江津区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以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内涵发展。

  江津四牌坊尚融小学从“融”课程构建、尚融课程实施等方面着手,促进“双减”落地。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团队合作,整体构思,通过学科融合,将多学科育人价值融汇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学校依据融课程主题,设计项目计划书、学程活动方案,各个学科教师有效配合,合力达成“融+课程”的多学科价值。

  例如在《营养每一天,健康每一天》课程中,师生以核心素养“健康生活”为主,首先通过调查分析数据了解现状,再从科学的角度知道什么才是营养午餐,再运用数学、科学知识设计营养午餐,最后综合运用语文、英语和美术学科知识进行表达。

  四牌坊尚融小学打造的“融+课程”特色课程,将不同学科所蕴含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进行融合,让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了学生高效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江津,还有更多的学校以特色课程推动减负提质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改革拓展大空间

  家校社联动让教育更有力

  落实“双减”政策,在课堂、在校园、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深度参与。江津区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专家资源,加强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以高质量家校社共育助力孩子幸福成长。

  滨江四牌坊小学拓展“校馆、校地、校社、校企、家校”互动空间,构建学校“三公里文化圈”,借助“五馆三中心”资源,开展多样交流活动。

  走出校园,江津滨江四牌坊小学孩子在乐中学、乐中做、乐中成长。学校与江津区博物馆合作,研发出校本课程《拓印记忆》,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与区科技馆联合,开展了科普活动、小型科技展览等活动,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与江津区图书馆携手,通过“听、讲、演、画”四维一体方式玩转绘本。与区文化馆对接,开展合唱、古典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目前,“学校三公里文化圈”已聚集4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此外,学校还与圣泉街道、圣泉派出所、圣泉社区、几江污水处理厂等合作,协同团区委、区妇联动员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生活的区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人。

  李市中学打造“三空间”课堂,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相关的教室、校园、社会三个维度空间进行整合构建三个维度的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和生活实践。

  夯实教室小课堂,采用开展“三精三会三课”模式,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创新校园中课堂,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一二三”课后服务模式,以课外阅读、兴趣社团为主为学生提供“营养大餐”。拓展校外大课堂,打造“三色教育”特色,“红色激励”课堂,即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扎下中华民族精神的“根”。“绿色成长”课堂,即通过开展“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黑色警示”课堂,即开展防交通安全、消防应急演练、防溺安全宣誓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联动家校社,凝聚大合力。江津,正集合多方力量托起学生的幸福人生。

  小切口促进大优化

  强力保障让“双减”走深走实

  若在课后服务时间走进江津白沙中学,会发现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或在操场上组队打篮球、踢足球,或进行生物、地理等学科探究,或放飞奇思妙想,用巧手绘出美术作品……高水平、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活动受到学生欢迎。

  为了落实落细“双减”工作,江津白沙中学多元赋能强师资,通过精心实施“五大研修工程”,打造“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借助“传帮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此同时,将课后延时服务与“五育”并举相结合,创新实施“1(作业辅导)+N(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模式,形成“辅导+拓展+扬长”的课后服务三阶课程,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创设了全面而个性的育人新天地,学校获评“全国排球特色学校”。

  “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落地见效、离不开精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江津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江津区聚焦师资保障,小支点撬起大民生,积极探索师资校际共享、中学教师跨学段参与、社会公益机构参与、“走班式”课后服务等形式,让专业课后服务师资队伍“活起来”。聚焦政策保障,小切口促进大优化,在加强专业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政策保障,提升管理水平。此外,江津区还建立与弹性工作制度相匹配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畅通教师沟通渠道,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积极性。

  做好“双减”工作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攻坚战、持久战,下一步,江津区将进一步创新改革举措、完善政策机制、建立督导体系,确保“双减”工作持续走深走实,以更有质量的教育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王咏梅 文秀月 胡忠英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