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们在梁平“二环路”采风。赵迎昭 摄/视觉重庆 |
|
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
都梁之民独无苦,须晴得晴雨得雨——在南宋陆游笔下,我们看见物阜民丰的梁平;
松子投帏暮,茅堂下筑初——在明代来知德笔下,我们看见诗意栖居的梁平;
新涨邻邻水绕城,一湾中跨一桥横——在清代吴承礼笔下,我们看见山明水秀的梁平……
今天,我们会看见怎样的梁平?
11月17日—18日,由重庆日报、梁平区委宣传部主办,梁平区文联、重庆日报文旅副刊部承办的“诗路梁缘”采风行活动举行,10位重庆知名作家在行走中发现梁平之美。
看变化 细节中叹发展
了解一座城市,就从她的博物馆开始吧。
梁平史称梁山,公元553年置县。走进梁平博物馆,古邑梁山、万石耕春、古寨驿道、禅宗祖庭、烈火丹心、梁平名人六大单元将梁平历史娓娓道来。
漫步展厅,让作家们感到震撼的是,梁平竟孕育了梁平竹帘、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通俗诙谐的唱词、高亢欢快的音调……在国家级传统村落蟠龙镇扈槽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村民演唱了原汁原味的抬儿调,拨动了作家的心弦。
“这片丰饶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人民是劳动家、生活家,也是艺术家。”《重庆文艺》执行副主编杨柳说,梁平永远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从村民的笑脸中,作家们很难想到,昔日的扈槽村,交通不便,村民衣食难保。这里曾有首民谣唱道:“养女莫嫁扈家槽,一碗米掺八瓜瓢。”近年修通的“二环路”,让扈槽村僻壤变通衢。如今,扈槽村的高山避暑经济顺势而动,让这里成为梁平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小桥老树)曾从事环卫工作,采风途中关注到村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他感叹:“到了扈槽村,看到村民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墙上贴着村规民约,房前屋后都有垃圾桶,干干净净的。这些虽然是小事,却彰显出梁平的富足与文明。”
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许大立也表示,梁平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每次来都会真切感受到梁平的发展。
大地不会老去,生活之树常青。
“作为梁平人,我为家乡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彭敏说,和作家朋友们来到家乡采风,他觉得十分亲切。与此同时,他也感到,唯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品诗意 平常中见奇崛
梁平是一片诗意的沃土。历史上,陆游等诗人曾到访梁平,留下了壮丽诗篇。
在蟠龙古驿道,走在饱经沧桑的石板路上,作家们看到了颇为醒目的“天子万年”“蜀岭雄风”等摩崖石刻,纷纷驻足,聆听石刻背后的故事。
“蜀岭雄风”由清代梁山县令符永培所书,笔锋流畅,遒劲醒目。这位诗人、书法家在《双桂堂》一诗中写道:“高僧推世杰,名刹验山灵。寺起双株桂,楼藏万卷经。”这首诗不仅流传至今,还被当代舞蹈作品演绎,以另一种形式传承诗词之美。
作为东出蜀地的陆路要塞,历代文人墨客曾途经蟠龙古驿道,留下众多名篇佳作。南宋诗人陆游就曾在此留下佳话和不朽诗作,《蟠龙瀑布》便是其中之一。如今,水量丰沛时,人们仍能观赏到壮阔的崖泉瀑布,在《蟠龙瀑布》“远望纷珠缨,近观转雷霆”的诗句中,体味古人的凝望与幽思。
在梁平,无论古道还是新路,都蕴含着让人安然的力量。
“二环路”全长91公里,途经9个镇乡(街道),受益人口33万余人。沿途而行,作家们感受到“车行众山间,人在画中游”的盎然诗意。
登上“二环路”观景台,沃野千里、碧田万顷的壮阔风光尽收眼底。中国作协会员、研究员汪应钦深情抒怀:“潮水不能到达的地方,诗歌可以到达;诗歌不能到达的地方,‘二环路’可以到达。”
“一棵寿竹莫名消失/在明月山,这事/惊动百里竹海……”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地质作家协会主席徐庶特吟诗一首,献给美丽梁平。
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副主任宋尾说,梁平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在重庆版图上,梁平该平的地方非常平,该高的地方又非常陡峭,这就注定了这个地方天然具有文学性,“像一首经典的诗,看起来好像平平淡淡,但是在平淡当中又有一种奇崛。”
中国作协会员蒋春光说,通过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我们能触摸到鲜活的历史,和古人对话。来到梁平,读一读历代诗人在此留下的诗歌,和古人来一次精神碰撞。”
话未来 期待越来越美好
梁平名人辈出。“禅宗巨擘”破山海明开创西南禅宗祖庭——双桂堂,“千年真儒”来知德《易》学成就“孔子以来未曾有”,“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梁平机场飞行训练近6年……
踏上理学家、诗人来知德的故乡梁平区仁贤街道,作家们走在田垄间、站在山丘上,欣赏丰收景象、迷人风光,和新农人深入交流,探寻梁平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仁贤街道推出“龙溪采摘·好客仁贤”品牌,借《红楼梦》十二金钗故事,打造明月山仁贤水果大观园,推出步步生香草莓园、蓦然回首翠梨园、朝思暮想葡萄园等精品十二园,走出一条集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感受到一个新的梁平,自然城市之美,人文底蕴之厚,祝福梁平用好资源,乘着发展的东风越来越美好。”公民导刊杂志副总编杨冰说。
梁平是中心城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是深化川渝东北合作的天然桥头堡。作家们期待梁平经济社会取得更大发展。
作家、万州区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志笑言,这是他第N次来梁平。“我的家乡万州紧邻梁平,一条古驿道将万州和梁平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又有一条渝万高速铁路将我们联系得更加紧密。”他说,这次来梁平,他感觉梁平变化非常大,城乡流淌浓郁的诗意,期待梁平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人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