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三磊玻纤股份有限公司立体智能化仓库 |
|
扫码了解黔江 |
黔江之邀>>>
欲闻幽景多,东南佳山水。
武陵花雨深,羽人秀峰起。
黔江素称“渝鄂咽喉”,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进南下“桥头堡”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
黔江产业政策优势显著,不仅“一机场三铁路四高速”区域交通枢纽功能突出,还拥有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和首个市级高新区。同时,享受一类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政策叠加,形成融资、用地、制度交易等低成本洼地。
黔江要素服务保障突出,是区域能源中心,以国网和乌江电力为支撑,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多能互补。拥有渝东南仅有的2所高校,拥有渝东南唯一的三甲医院、武陵山区规模最大的民营三级医院,并成功创建濯水5A级景区。
“民安政善实相宜,和气蒸祥正此时。”大美黔江宜居宜业,49.2万热情的黔江人民邀您一起向“黔”走,创“江”来!
“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清新黔江欢迎您。
黔江区委书记 徐江
一项项鼓励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一支支招商队伍奔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沿海其他地区,一个个产业转移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标注着黔江打造产业转移新高地的步稳蹄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近年来,黔江以加快建成渝东南工业集聚区,打造“两群”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融入成渝地区制造业协同发展样板区为目标,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全力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取得良好成绩。2020—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从109.43亿元增长到144.54亿元,年均增长10%。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
迈步新起点,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黔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哪些优势,又做了哪些准备?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2366”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释放超400亿元产业空间
从梯度转移到区域共建,再到携手升级,产业转移的模式在变,不变的核心是制造业。
“黔江打造产业转移新高地,首要瞄准的就是主动融入全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大局。”据黔江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重点“产业链”打造、“专业化”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等方向,该区已搭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技术成果落地的有效产业体系。
在2023年6月20日,黔江区召开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暨“工业强城”建设推进大会上,对照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系统构建了新“2366”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其中“2”即升级打造卷烟、铝合金2个100亿级支柱产业集群;“3”即聚力打造玻纤、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能源3个50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第一个“6”即持续打造生物医药、硅锰高碳铬铁、水泥混凝土、特色轻纺、绿色新型建材、传统中药等6个10亿级传统产业集群;第二个“6”即培育壮大农机装备、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未来能源、生命科学、生物制造等6个1亿级“新星”产业集群。
“通过迭代升级全区五大产业,到2027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将超过120家,规上工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上述负责人表示。
夯实配套平台载体
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开放协作三大平台实现提能升级
时下,走进黔江高新区,只见这里功能配套日臻完善,路网如织,绿树如荫,员工公寓、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金融、教育、医疗、卫生、交易中心等竞相入驻,一派产业与城市竞相发展之势。
“承接产业转移,先要搭好平台。”据黔江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原则,该区已实现优化产业承接布局。除了高新区外,平台夯实不止1例。近年来,黔江不断在建好用足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开放协作三大平台上持续发力,提能升级。
做大工业园区“主战场”。依托正阳工业园区,持续建设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和鲁渝协作日照·黔江飞地经济产业园,重点打造五大特色产业“园中园”,提升建设N个乡镇卫星园,构筑“核心园+飞地园+园中园+卫星园”一园主导、多园发力的“众星拱月”发展格局。
做优科技创新“主引擎”。提升高新区研发平台,支持产学研共同创建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创建国、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争取中科院、重庆大学等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在黔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
做实开放协作“桥头堡”。持续深化与山东省日照市东西部协作,推动日照经开区与黔江高新区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协调引进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全力推进与广安市、南充市、宜宾市等已签约合作事项,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要求,“点对点”拓展与四川相关市县建立产业园区合作关系。
优化投资兴业生态
形成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的系列保障
承接产业转移,比的是政策,拼的是环境。
在黔江,这里靶向产业转移新高地,更立足打造成本“洼地”、服务“高地”、融合“舞台”,致力营造多维度发展沃土。近年来,围绕企业发展资金、人才等要素,政务服务、企业培育等需求,该区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形成全方位扶持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保障,切实畅通了企业发展道路,让企业轻松上阵前行。
提速创新驱动。加速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当前黔江已获批渝东南片区首个“以认促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成功培育黔江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6个国家级“双创”平台和12家市级科创平台;探索建设立足黔江、服务渝东南、面向渝鄂湘黔周边城市,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一体的“渝东南产业技术研究院”。
针对企业融资难。全力打造渝东南金融中心,截至目前,全区现有金融机构总数57家,是渝东南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规模最大、集聚辐射能力最强的区县;其中,人行黔江中心支行、黔江银保监分局是渝东南片区的金融管理机构,银行、证券、保险等13家金融机构具有区域经营管理职能,拥有辐射全国业务范围的互联网小贷公司3家。存贷款余额和保费规模在渝东南片区遥遥领先,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低于国、市平均水平。
围绕人才供给。全面建设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于一体的渝东南教育中心。汇编出台129条惠企政策,并在区政府官网设立公开专区,充分激发企业引才主体作用,营造企业重才、惜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建成易智网渝东南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材料和茧丝绸院士专家工作站、“武陵山道地中药材质量控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为人才成长成才搭建舞台。
产业转移承接方向>>>
卷烟及配套产业:引进香精、烟草包装、烟具、雾化电子烟等卷烟配套项目,打造集烟叶初加工、卷烟制造、卷烟配套材料全产业链。
铝材料产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汽车轻量化铝材、铝合金铸件企业、铝合金、铝型材、铝精深加工等项目。
玻纤产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年产50万吨无碱玻纤纱项目,积极招商引进玻纤配套企业和下游产品深加工企业,延伸玻纤复合材料产业链,打造玻纤纱、玻纤薄布、玻纤复合绝缘材料、玻纤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
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引进保健食品、药食同源食品等绿色优质食品及加工企业,原研药、首仿药、现代中药、新型制剂等;高值医用耗材、康复辅助器具及智慧医疗设备及其配套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大型康养企业。
新能源产业:聚焦齿轮箱、主轴轴承、叶片材料(增强纤维)等关键零部件和硅材料加工、晶硅切片、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为重点的光伏装备制造。
食品加工:大力培育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药食同源食品等绿色优质食品,重点引进食品药品研发中心、休闲食品、保健食品、药食同源食品等食品深加工项目。
肉(猪、牛)制品产业:畜牧技术研发中心、饲料加工、肉(猪、牛)制品深加工等项目。
蚕桑丝绸产业:印染、丝绸服装、高档丝纺等高价值加工项目、桑黄、桑枝活性物提取、桑黄保健品、生物医药材料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项目。
文旅产业:旅游景区综合开发、数字文旅、旅游演艺、文创园区、文商旅消费综合体等项目。
数字经济: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引进大数据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项目。
文/刘茂娇 龙搏 图/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