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群融和 凝显信念美以数为码 汲取思想伟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需把握好四个关系
第007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党群融和 凝显信念美
以数为码 汲取思想伟力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和美乡村建设需把握好四个关系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度观察

坚持党群融和 凝显信念美
——聚焦巫溪县“和美家园”建设系列观察①
重庆日报调研组

  巫溪红池坝镇茶山村新貌。(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编者按

  在大巴山深处,有一座青山作伴水为邻的小城,时维秋冬,天空的蓝、山间的红、河流的碧绿、田地的金黄,都让人忍不住去探寻巫溪的美。

  从“幸福家园”到“和美家园”,巫溪县认真贯彻市委实施“四千行动”的决策部署,在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找到了“五和五美”、美美与共的“最优解”,走出了一条农村社会“和得自在、美得自然”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

  “和美家园”魅力何在?为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又为和美乡村建设带来了哪些启迪?重庆日报调研组深入巫溪乡村开展调研,试图通过探寻“和美家园”发展的路径,解锁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

  

  “攀上鸡心岭,一脚踏三省;去时不知归,归来身失魂……”这首记载于《巫溪县志》中的民谣,描述的是盐夫们从巫溪大宁盐场经鸡心岭古盐道运盐至湖北、陕西的艰辛,鸡心岭的险要跃然眼前。

  打开历史的卷轴,1932年,贺龙带领的红三军主力部队正是经鸡心岭,从巫盐古道进入巫溪县境内,留下了“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的标语,在巫溪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信念的种子。

  红色文化渊源悠长,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正是在红色精神的熏陶、感染和传承中,巫溪县坚持以党建统领乡村振兴,通过“和美家园”建设,找到了党群融和、美美与共的“最优解”,探索出了一条党建统领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让支部筑牢在群众中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员干部只有将根深深扎在群众的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十年前,酒泉村是巫溪最偏僻的贫困村之一,村内山高坡陡,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困难,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别人是在土地里刨食,我们是在石头缝里刨食。”

  面对穷山恶水的生存环境,酒泉村党支部在“和美家园”建设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紧抓政策机遇,带着群众肩挑背扛,像蚂蚁搬家似地将泥土一点一点、一梯一梯往山上送,在石缝里“见缝插针”慢慢建成了一片果园。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干部周邦学甚至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试种”“试验”,最终从石头缝里刨出了“金果果”—酒洲香脆李。

  如今,酒泉村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3500亩的青脆李飘香千里,村集体经济“火了”,农民腰包“鼓了”,还被评为了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酒泉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用双手建起了金山银山,也用双向奔赴的深厚情谊,书写着酒泉村和美发展的新篇章。

  在巫溪“和美家园”建设中,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通过“和美家园”建设,把党建统领的总体要求和职能责任与群众主体、共同担当融和起来,打通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血脉,奏响了党群连心、干群齐动的“协奏曲”,让“和美家园”真正成为群众的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让干部生活在群众中

  重峦叠嶂之中,笑语连绵。当调研组来到尖山镇大包村“议事小站”时,村干部与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利用难得的午后闲暇,探讨如何把大包村马铃薯、辣椒等特色产业种得更好、卖得更好。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发言,议事热情十分高涨。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村民关心的事情,都是我们‘议事小站’的议题。”大包村党支部书记曾有海介绍道,通过支部牵头组织的“议事小站”,既可“议民愿、评民理”,亦可“劝民让、促民和”。

  除了“议事小站”,大包村还设立了5个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网格、32个微网格、10个网格党小组和6个党员中心户,织密了“村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网格体系,让服务群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

  徐嬢嬢采摘的辣椒愁销路,陈伯伯的老房破旧需修缮,张大爷的降压药又快吃完了……党员干部通过“进网入格”,实实在在地走进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灶前灶后,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切身困难。

  通过“和美家园”建设,大包村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到工作各环节,让群众参与到干部决策中来,让干部参与到群众生活中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美局面。

  要想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就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近年来,巫溪县坚持“网格下沉”贴心服务,以党支部为核心,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组建网格,以党员干部为网格长,以县、乡镇、村三级干部为网格成员,开展了“看变化、比贡献、讲政策、评先进、谈体会”五步感恩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让群众满意在组织中

  在通城镇云台村,有这样一群人,每到假期,她们就会到留守儿童的家里,给他们洗头发、剪指甲,像妈妈一样嘘寒问暖、关心呵护,她们就是云台村的“邻里妈妈团”。有了她们,留守儿童在踽踽前行的成长之路上,有了遮风挡雨的臂膀和贴心温暖的怀抱。

  “邻里妈妈团”只是通城镇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冰山一角,在“和美家园”建设中,通城镇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组建了爱心服务队、文艺宣讲队、红白理事会、村级调解服务队、积分评比服务队、产业技术服务队、公共服务队、义务巡防队、工程服务队9支和美志愿公益队。

  他们中有村干部,有党员,还有爱心村民群众;她们有的是孩子口中的“妈妈”,有的是老人口中的“孩子”,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村党支部领办志愿公益队队员。

  “我们坚持支部领办、党员带头、群众自愿,成立和美志愿公益队,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带动群众踊跃加入,从而让农村的爱心力量聚起来、动起来,让我们的家园更温暖。”通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当然,这样的温暖不仅仅是在通城镇。近年来,巫溪在“和美家园”建设中,通过建立“5+6”组织体系,即“5”指五个一级责任组织,党组织、驻村工作队+网格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支部领办合作社+庭院经济)、村建议事会+屋场当家人、村级大院管委会+兑积分;“6”指下设的二级责任组织,爱心互助小组、文体活动小组、乡风文明小组+红白理事会+家风馆+家风屋场、村级调解委员会+和事堂、评比小组、村民培训小组,不断在为民服务中提升群众满意度。

  巫溪“和美家园”建设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和美家园’建设,全县建立了1728个群体组织,让群众自己选负责人和成员,让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意愿参与到群体组织中,让群体组织成为他们解决困难感受温暖、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了解政策消除误会、学习先进增强能力、展示才华贡献力量的平台,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支部扎根在产业中

  在峰灵镇谭家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天杰顾不上享受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节,在刚抢收完硕大的“映霞红”冬桃后,又带着十多位村民一道深入“巫溪冬桃”种植基地里进行管护。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一个村只有建立起一个好的党支部,才可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在巫溪,大包村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了马铃薯产业,建起了80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茶山村支部领办云中之家乡村旅游有限公司,打造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这些得益于巫溪成功复制山东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经验,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其中以“巫溪冬桃”发家的谭家村尤为典型。

  曾经作为集体经济“空壳村”的谭家村,以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抢抓“三变”改革试点契机,积极探索了“党建+产业”“集体+合作社+农户”“固定分红+股份分红”模式,引进种植冬桃1453.27亩。如今实现了华丽蝶变,不仅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巫溪冬桃”,去年还成功走出国门,出口到新加坡,带来20万元的出口收入,实现了“巫溪冬桃产业旺,村民日子似蜜甜”。

  据调研组深入了解,在“和美家园”建设中,巫溪县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由支部领办生产型、服务型合作社达到了430个,村集体、村干部个人、项目业主和村民共同投资折资入股,优先吸纳100%的监测户和低收入户以土地、劳力、技术入股,逐步提高其他村民入股比例达到95%,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以集体经济带动共同富裕。

  建设“和美家园”,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最本质的追寻,也是最温馨的篇章。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以梦为舟,终抵彼岸。

  随着“和美家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巫溪越来越多的乡村“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奋斗致富的生活热血沸腾,青砖黛瓦、小桥流水的庭院赏心悦目,远处青山、近处绿水的环境美不胜收,人事物景交织辉映,诗和远方皆在此处相融。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领头雁。建设“和美家园”,要牢牢牵住党建统领这个“牛鼻子”,深入挖掘发展优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党群深度融和。唯有这样,才能传承革命信仰,用红色的信念之笔,绘就和美乡村的壮丽画卷。

  (本文执笔:朱涛;调研组成员: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张凤太,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超;重庆日报记者侯金亮、朱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