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重要命题。城市文化景观不仅是现代化新重庆文化强市建设最直接最现实的有形载体,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最生动最具体的文化表达。重庆具有悠久的城市历史、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自然形态、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些合力孕育了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城市精神文化标识。艺术是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也是价值观念的传播者。要通过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的文化景观,增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现实吸引力,为新重庆的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重庆人文精神的符号表达,以深厚的文化艺术传承“培根”。提炼显著的重庆人文精神标识,深化重庆人文精神的符号表达,就是要提取这座多山云雾城市中的精华,使其文化更具辨识度和传播力。重庆文化中“如山似水”的气韵体现在其自然风光与城市布局上;“正直守义”的品格反映在重庆人的性格与行事作风中;“开放包容”的胸怀则是这座城市面对新旧交替、各种文化碰撞融合时的态度和策略。提炼城市文化基因,就是要将这些文化特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景观展现给世人。“红岩精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座城市坚韧不拔的精神支柱;“抗战文化”同样根植于重庆的历史沃土,充分彰显了重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长江文化”则展现了重庆与长江的不解之缘,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贯穿重庆,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与生机。此外,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还能通过创新城市景观集群规划,让重庆的桥梁、街道、建筑、公共雕塑等都成为讲述这座城市故事的载体。如此,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景观便会呈现出特色鲜明、具有显著标识性的新风采,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符号。
打造立体丰富的文化艺术景观集群,以高品质文化艺术景观“铸魂”。建设符合重庆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高品质美术馆、音乐厅等艺术场馆集群,提升文化艺术场馆在城市形象塑造上的引领作用;建设公共文化共享空间集群,依托城市公园建设、老旧工业遗址改造等,打造“亲民、共享、共建、共治”的公共文化艺术载体,提升市民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建设具有山城特色的地标文化建筑集群,在城市更新建设中引入全球一流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充分彰显山城重庆所独有的天际线、水岸线景观层次,打造全球知名的国际化“山水都市”样板;建设城市精神公共艺术集群,根据不同区域历史文化,借助雕塑、壁画等多种公共艺术形式,生动展现重庆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加深市民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情感,如在磁器口、烈士墓、歌乐山一带打造“红岩精神”艺术景观,在南滨路、北滨路一带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景观等;建设夜景灯饰景观集群,利用“两江四岸”独特景观资源,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数字艺术和光影表现手法,在江北嘴、朝天门、弹子石区域,打造“天水相接、璀璨瑰丽”的山城夜景景观体系。
推进城市文化场景的智慧升级,以文化艺术景观提升“引智”。为了让重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城市的文化景观需要经历一场数智化的革命。在推动文化艺术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将文化艺术景观的吸引力转化为“引智”的动力,进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采用最新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来丰富城市文化艺术的内涵,构建“艺术+科技”的城市景观体系。探索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方式,设计出既具功能性又有艺术气息的城市景观集群。通过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不仅保护和传承了文化遗产,更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对文化景观集群的互动体验不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科技的整合,如利用智能导览系统、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手段,观众可以对重庆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感知。要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以城市景观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深度引导和科技的创新驱动,有效激活和转化重庆的历史与文化资源,让它们不仅成为研究和教育的宝库,也成为推动这座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22WT4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