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创新思维推进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用数字化助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解基层治理“三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第007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下一版 
坚持用创新思维推进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以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用数字化助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以解基层治理“三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思践悟

用数字化助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刘诗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也深刻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以数字化为手段,构建主体联动机制、形成内容贯通机制与建立评价衔接机制,助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构建主体联动机制。数字化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学段、多主体,离不开全学段多主体的参与,这就要求构建主体联动机制,形成数字化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共同体。在纵向上以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形成统筹协调各学段教育主体的纵向联动机制。通过建立数字化专职管理部门和技术实施部门,以全局视野、主动服务的姿态和创新思维,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纵向衔接,加深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方法与技术的互联互通。在横向上以地方政府牵头,以学校为牵引,深入推进校园—社会育人联动。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校园教育空间与学生生活空间的壁垒,推动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携手,借助真实情境与虚拟场景的虚实结合,创设线下专职教师课堂与线上社会专家参与的联动教学,实现课堂、实践与网络的全方位结合。

  形成内容贯通机制。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是在大中小学之间搭建跨越式沟通平台,通过及时交流共同解决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教学过程相对独立、教师自身相对封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缺乏连贯性等问题;通过互联互动的跨越式沟通平台,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衔接、信息反馈、教学协同方面的高效化、便捷化、精准化,有助于各学段教师相互促进、相互借鉴,开展衔接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精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校园文化资源等,立足各学段特征,从教学过程的渐进性、层次性出发,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资源库,在内容进度上符合小学启蒙性学习、初中体验性学习、高中常识性学习、大学理论性学习的认知规律;在呈现方式上从简单易懂的微动画、微电影、短视频到深度的理论文章、网络话题;在组织形式上加强不同学段学生网络学习的参与感、愉悦感、交互感,设计多样化、多层次的网络交互方式,实现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机衔接。三是优化优质资源供给方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重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推送,实现优质思政资源的精准供给。

  建立评价衔接机制。衡量思政教育过程是否有效,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评价机制。一是秉持动态开放原则,兼顾教育的阶段性,结合学生在不同学段的个体素质、个性发展情况,通过开发情境任务测评系统、虚拟情境等新型数字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具,对学生完成真实情境任务或相关章节的过程性数据,分析、挖掘、识别和提取能够反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有效信息,从而全面、精准、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行持续性、长期性评估。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后台数据收集功能,归纳总结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现状,以价值引领、育人导向为基本理念,建立多维度、多主体、多元化、精细化、贯穿大中小各学段的统一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衔接促进效果互认。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收集、采集、分析的功能,根据践行社会服务、参与网络讨论等数据生成的可视化评价报告及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态、学习需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辅导、调整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助推学生发展,彰显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