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星”产业集群培育成重庆制造业的“最大增量”以优化产业生态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建设高效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把“新星”产业集群培育成重庆制造业的“最大增量”
以优化产业生态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建设
高效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政参考

以优化产业生态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建设

陈星宇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重庆作为国家制造业重镇,制造业是重庆的“家底”,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就必须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和路径安排,要求我们以新型工业化所必备的各种资源为方向,全力推动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供给、资金保障、政策措施等子系统在内的产业生态系统建设。

  以推进技术创新化解“卡脖子”问题。聚焦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发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共享以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推行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攻关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充分发挥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领头羊”作用和旗舰功能,精准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行业创新集群。支持部分区县率先建设专业型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力争五年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0%、6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50万元/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至92以上。

  以推动产业迭代化解“筋骨弱”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跳出原有产业基础“舒适区”,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3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3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加快形成“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产业迭代。力争五年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至36%、22%。

  以强化人才供给化解“卡脑子”问题。目前,我市企业在中高端人才引培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仍较突出。由产业部门牵头,“一企一需”定期发布制造业人才需求目录,引导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增设契合发展趋势的新专业。支持我市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动我市各类人才计划优先向重点产业链倾斜,把“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为人才引育的重点战略方向。完善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庭成员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向我市集聚。重视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入实施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重点培养4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民营经济人士。建设中西部技能人才高地,大力实施“巴渝工匠2025”行动计划,靶向发力引导技能人才集聚。

  以加大资金支持化解“捆四肢”问题。巩固做强绿色金融体系,深度赋能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保险机构扩大对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的保险覆盖范围,减少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损失。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采用联合授信、投贷联动等方式满足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围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企业上市“千里马”计划实施力度,推动重庆优质企业和项目对接资本市场,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好发挥政府“桥梁”作用,深入推进应急转贷、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推动企业动态优化股权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创新,支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以优化政策措施化解“中梗阻”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对每个制造业集群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一业一策”制定五年行动方案,同步配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政策体系,以及年度工作任务清单。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各区县按照“不超过2个主导产业+不超过4个特色产业”原则,谋划确定本地产业方向,推动涪陵区、长寿区大力发展先进材料、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等产业集群,加快承接中心城区整机整装及配套转移。推动綦江—万盛、南川发挥比较优势,聚焦清洁能源、绿色化工、轻合金材料、新型建材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两群”地区构建以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为支撑,以特色装备、清洁能源、绿色建材、轻纺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按照“一个集群、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会议制度,落实召集人负责制,定期研究部署、分析调度、督查督办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

  (作者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市经济信息委干部人事处副处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