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是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产业,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体、技术创新的承载体。不久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指出,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培育更多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研究院,打造一批工业设计生态家园,加快建设工业设计示范城市,积极创建世界设计之都,更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工业设计的重大意义、重庆优势、重点任务,推动我市工业设计产业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赋能添彩。
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全局出发,深刻理解重大意义。对重庆来说,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尤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是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抓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依托优势企业培育发展工业设计中心,支持食品药品检测基地、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等建设。加快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有利于更好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川渝两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夯实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产业支撑,提升成渝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市正加快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和数字重庆建设,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工业设计,从创新创意的更高维度,促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迭代升级。三是建设现代大都市、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助力。通过推进“工业设计+”,把更多高科技元素、地域性文化、一体化功能融入园区、商区和社区,有利于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利于促进城市更新提升,更好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从工业设计发展实际着眼,准确把握重庆优势。作为全国首批4个工业设计特色类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重庆工业设计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模式,为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市场基础、平台基础不断夯实。成功引进浪尖、无限空间、博乐等知名设计公司,培育形成25家设计引领示范企业、153家设计驱动型企业,累计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65家,年设计产品销售收入超2100亿元,设计服务收入超3亿元,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是工业场景、城市场景不断拓展。我市拥有制造业全部31个大类行业,布局有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为工业设计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提供了沃土。与此同时,重庆作为“站立着的城市”“8D魔幻城市”“老工业城市”,“刚中带柔”的城市气质成为工业设计科学与艺术碰撞的独特文化资本,为集成化创意设计提供了优质空间载体。三是科教支撑、人才支撑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为龙头的高校专业力量,具备“一特多优”的国家一流专业集群,积极创新“学院+平台+企业+协会”等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在全国率先建成工业设计专业职称完整评价体系。
从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着力,谋深抓实重点任务。应以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为引领,持续强特色、强链群、强创新、强品牌。一是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明确重庆工业设计发展方向,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旅游消费品等方向,加强产品设计和外包设计,以个性化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聚焦数字重庆建设,培育智能设计产业,构建智能化工业设计体系,抢占智能制造时代工业设计制高点;聚焦城市更新提升,拓展系统设计、服务设计、绿色设计等新领域,深度参与城市景观塑造和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探索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实现路径。二是延链强链、优化布局。持续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打通模具设计、样机制作、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发展全生命周期设计,形成全链条设计产业集群;持续提升重点园区带动力,聚焦智能设计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区,探索“总部设计+区外制造”等合作模式,让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有力引擎。三是强化创新、引育人才。把设计人才和创新资源纳入工业设计产业体系进行全链条建构,加强“艺术家+工程师”队伍建设,打造国家重点设计专业集群;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将工业设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范围,跟进各类人才政策待遇,充分激发人才积极性;加强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工业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四是塑造品牌、营造氛围。做优做强中国制造业设计大会、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川渝工业设计节等系列活动,构建横向多渠道品牌设计类活动“矩阵”,鼓励支持我市企业和设计师参与国内外工业设计奖项评选和展会活动,不断提升重庆工业设计的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让工业设计真正成为展示山城的“重庆方言”、链接全球的“世界语言”。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CSTB2023TFII—DIX005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