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绿赋智”推动重庆外贸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重庆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创新驱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以工业设计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赋能添彩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添绿赋智”推动重庆外贸转型升级
加快构建重庆新型算力网络体系
创新驱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
以工业设计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赋能添彩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重庆论坛

创新驱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

肖端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智慧乡村旅游是数字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形成的农村新业态,是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契合,为乡村旅游业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市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达到43%,2022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185.9亿元,同比增长21%,探索开发了“农品慧”“农牧慧”“花椒贷”等数字金融产品,为农民带来了福利,也为后续创新驱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奠定了物质与数字化基础。但较于经济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需要以多种创新驱动模式破题,通过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引领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搭建县域“网红”孵化平台。近几年,许多鲜为人知的乡村网红旅游目的地在短视频的助推下,吸引了无数的注意力,获得了巨大的曝光效应以及眼球效应,最终将线上聚集的人气转化为线下打卡,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收入。如何权衡“流量福利”与乡村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鉴于此,应当以区县党委政府为主体,搭建县域“网红”孵化平台,结合县域农耕文化,挖掘亮点、突出爆点、包装升级旅游点,进而培育孵化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以及宣传乡村新景象的新“网红”。随之产出的短视频等数字作品既能够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被扭曲、遮蔽,又能将民族特色节日、田园风光等置于全景视图中,使原本鲜少流动的乡村文化得以通过影像传播重新走进大众视野。这些被重新“激活”的乡村文化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之中,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乡村文化的好奇心,实现流量变现的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

  构建乡村旅游智慧化格局。针对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特征,要将乡村旅游纳入数字乡村建设范畴,推进智慧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提高乡村旅游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数智化、全域化、特色化”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一批集“生态、生产和生活”于一体的巴渝乡村旅游项目,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依托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围绕主城都市区“都市闲情”乡村旅游发展核,构建渝西“巴渝乡情”乡村旅游发展圈,建设渝东北“三峡真情”、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发展带。在乡村旅游景区沿线公路与乡村道路上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收集道路信息,制作成乡村旅游VR全域电子地图;加快大数据、5G等技术与乡村旅游融合创新,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小镇、智慧旅游村庄、智慧旅游民宿、智慧旅游线路、智慧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主题、一域一品牌”的乡村旅游智慧化格局。

  建设数字化乡村统建平台。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不应当局限于旅游业一域,而应当以一域服务全局,把旅游业的智慧化发展纳入整个乡村数字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中,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要结合现有的数字平台,诸如智慧农业支撑平台、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应用管理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形成未来农村社区统一的支撑服务系统,实现基层治理闭环。以业务应用体系、应用支撑体系、数据支援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为总体框架,实现乡村全域三端入口,即政府治理端口、居民服务端口、运营管理端口。同时,整合全市乡村旅游信息与数据平台,以旅游主管部门业务数据、旅游企业运营数据、运营商和服务商数据为基础,建设涵盖全市的“乡村旅游数据库”;建立覆盖全域旅游系统的区县、乡镇(村)、关联企业等多级架构的行业监管服务体系,向上与市级平台对接,向下链接区县乡村旅游区,实现对乡村旅游景区、餐饮、旅行社及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运营与监管信息的融合共享;按年度发布全市乡村旅游大数据报告,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运营提供参考与支持。

  (作者系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