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来,以挂在门口的书包为暗号——见书包,停车按喇叭,驾驶员程林小心翼翼守护着和求学少年陈是非的约定;为了确保每个孩子不错过班车,搭档彭丽当起沿线50多个孩子的“临时家长”,让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以上,是发生在重庆市万州区大山深处的感人故事。
沉甸甸的书包,家门外响起的公交车喇叭声,构成了一幅温暖的场景。“书包暗号”成了最美的爱心符号,也感动了无数网友。
“书包暗号”是一种约定。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程林与彭丽将“一个都不能少”作为对自己的要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搭车去求学,写就了一篇无字之契。这是心与心之间的约定,大人们用行动来彰显一诺千金的品质,相信这样的心灵互动,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一颗颗与人为善的种子。
“书包暗号”是一种爱心。求学的路并非坦途,尤其是对于留守乡村的孩子而言。学校和家往往相距甚远,乡村班车在他们的求学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孩子们而言,程林和彭丽不仅仅是司机叔叔和乘务员阿姨,他们更像关爱自己的“临时家长”。正是“临时家长”无私的爱,守护了这些乡村孩子的求学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万州区罗田镇的这趟客运班车,已不仅是一辆班车,更宛如一道“爱心风景线”,温暖着每一个路上的人。
“书包暗号”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和整个社会,甚至影响着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还是有不少乡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上学难的困境。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更多“程林”“彭丽”,还需要更为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让“书包暗号”产生更大的积极意义,让更多留守儿童能够安全、安心地求学。
小小的书包里,装着大大的成才梦;喇叭的声声鸣响里,诉说着对儿童无私的爱。读懂了“书包暗号”里的人间真情,就读懂了留守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就读懂了一个社会对孩子最温柔的守护。“书包暗号”,无疑是令人感动的,但比一时感动更要紧的,是用行动来呵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让他们能抵达更远的远方,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