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照均(左)在“老李调解室”调解居民问题。受访者供图 |
|
居民在休闲坝子聊天,背后是已整治加固的边坡。记者 张莎 摄 |
最近,因管网顺利改造,北碚区东阳街道天府民居小区1区的居民不再受积水之苦。
原来,由于管网老化,1区有几栋楼前一遇暴雨就易积水,居民将情况反映到物管,物管数次补漏,但始终治标不治本。今年汛期前,社区“老李调解室”带头人李照均收集居民意见后,数次上门劝说物管进行根治,终于将1区部分水管更换为大口径。“7月初暴雨,我们楼栋经受住了考验,‘老李’立了大功。”农转非居民刘长贵说。
几年来,在“老李调解室”“和面式”掰开揉透下,天府民居这个特殊小区的居民有大事小事都爱找“老李”和“小李”。
特殊小区有“四多”
调解室来“解扣扣”
天府民居北社区党总支书记向国惠介绍,天府民居小区2014年陆续入住,是一个由天府镇棚户区改造迁来的居民、原东阳街道磨心坡村征地农转城居民等2万多人组成的大型小区。“这里社区矫正等特殊人群多、困难群众多、老年人多、残疾人多,特殊的居民构成也让矛盾纠纷相对多了起来。”
2016年,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天府民居北社区广发征集令,希望聘请一位调解高手,领衔担纲调解室,打造一个为民解忧“终点站”。
在六七名候选人中,性情开朗、邻里熟悉、有多年创业经验的李照均脱颖而出,被社区聘请为专职调解员,并在社区居委会单辟一室挂牌“老李调解室”。
一个“老李”毕竟势单力薄,调解室向居民开放后,东阳街道、社区又向这里引入大量党员、志愿者、网格员资源,在李照均带领下,“老李”和“小李”们逐渐把一个个“死结”变“活扣”,并最终加以解决。
险情后“老李”“小李”
劝说80余户居民一夜搬离
去年4月1日晚上6点,“老李调解室”志愿者李永端发现天府民居3区18栋旁10米高的土坡不时有落石滑下,并伴有“轰轰”声。
李永端立即将情况上报到社区。社区干部和李照均赶往现场,发现已有不少居民饭后散步在此围观。“18栋地形特殊,平街为3楼,坡坎下还有两层居民楼,一旦大面积滑坡,后果严重。”李照均和社区干部当时就判断情况不太好。
半个小时后,东阳街道请来的地质专家下了结论:存在滑坡风险。街道有关领导立即拍板:滑坡隐患区域内群众连夜撤离。
涉险区域有80余户居民,李照均紧急集结了十余名“老李”“小李”,配合社区、物管挨家挨户上门动员。
年轻人还好说,十几户老年人、病人怎么也不愿离家——居民杨玉霞的老母亲是盲人,走路也不太灵便。李照均上门时,一家人还在与物管、网格员僵持中。“孃孃,生命第一,街道把宾馆都安排好了,我扶你慢慢走下去。”见“老李”亲至,杨玉霞态度松动,点头配合。
居民李大爷夫妇行动不便,李照均让丈夫把车开到家门口,再联手把老人背出来。
这次连夜撤离,李照均和伙伴们忙到4月2日凌晨1点。
向国惠清楚记得,就在4月2日中午,山体出现大面积滑坡,大石小石滚落到路面、18栋底楼。“大家全都心有余悸,如果没有‘老李调解室’的加入,80余户人家不可能撤离得这么及时。”
半个多月后,险情排危结束,撤离的居民陆续搬回,边坡滑塌整治项目正式启动。“老李调解室”一边向施工方了解进度,一边安抚居民情绪,请大家配合整治施工。
“和面式”调解
揉透小区大小事
在李照均看来,在天府民居小区这样一个矛盾诉求多、人口密集的大型小区,化解矛盾一定要“掰开”问题,客观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正如和面需要先将面团掰开、揉透;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将这些信息如面与水一样掺和、搅拌,方能成为混合均匀的面团。
今年初,3区好几户家里有摩托车的居民带着一股子怨气走进“老李调解室”,三言两语间,李照均听明白了:原来,18栋和滑坡山体间有一条4米宽的小路,负责项目整治的施工方出于安全,设置了围挡,占用了大部分路面,导致18栋门前只能步行,骑车或开车均需绕行。当天,李照均就将居民诉求反映到施工方。反复论证后,施工方同意将围挡撤回1米左右,给居民们留足了摩托车通行的空间。
18、19、32栋中间有一个绿化带,施工方进场后将其作为工程作业区域。“施工方撤走后,这块空地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李照均带领“老李”“小李”20余次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最终80%以上居民统一意见:打造一个休闲坝子,增设一些桌椅板凳。现在,休闲坝子已投用,成了相邻几栋居民聊天休憩首选。
据统计,“老李调解室”成立7年来,已集纳由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组成的“老李”“小李”100余人,参与各类调解2000余次,居民满意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