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这一决定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力争“上游”水平,整体攻坚、集成生效,更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着力整体攻坚,迭代升级目标体系。整体攻坚,首要的是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科学谋定目标、紧紧锚定任务、保持战略定力,全力以赴、锲而不舍推动各项既定目标圆满完成。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环境要素治理和区域治理综合考虑,紧密结合国家下达的核心指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按照“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思路,分节点、分阶段提出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关键目标、定量指标,集中攻克一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打造一批治理和保护的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成果,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绿色低碳、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的美丽重庆新格局。
加强系统治理,迭代升级工作体系。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实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行动,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一是聚焦治水,开展一江碧水保护行动。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增量提质,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有效保障水环境安全,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二是聚焦治气,开展蓝天白云常驻行动。开展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试点城市创建,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三是聚焦治土,开展土壤安全守护行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地下水安全源头预防,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工程,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四是聚焦治废,开展“无废城市”全域行动。推动成渝“无废城市”共建和“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深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五是聚焦治塑,开展白色污染减量行动。加强塑料源头减量替代和塑料废弃物利用处置,深化重点区域塑料垃圾整治,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六是聚焦治山,开展“两岸青山”提升行动。统筹“保护—修复—管控”并进,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管控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实施生态退化区域治理修复,推进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七是聚焦治岸,开展最美岸线打造行动。严格管控河湖水域岸线,加快“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和三峡水库消落区综合治理,强化沿江化工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力争建成长江最美人水和谐的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八是聚焦治城,开展宜居城市提质行动。实施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加强长江生态岛链保护管控,深化噪声管控治理和油烟异味综合整治,推动城市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九是聚焦治乡,开展和美乡村示范行动。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和农村公厕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速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巩固提升,真正做到留乡愁、汇人气、聚人心。
强化创新引领,迭代升级政策体系。实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行动,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更需要系列政策支撑和保障。我们将从加强攻坚统筹协调、健全相关法规标准、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实施创建示范引领等方面构建政策体系,保障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清单化、事项化、具体化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攻坚行动,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疑难问题。二是坚持用最严密法治推进攻坚行动,聚焦各领域法规标准建设薄弱环节,开展地方法规“立改废”和标准体系完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三是强化资金协同保障,积极推动攻坚行动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储备实施一批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项目,为攻坚行动各项任务实施提供支撑。四是推动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系列创建行动引领示范,引导全市上下共同参与、自觉践行。
突出集成生效,迭代升级评价体系。实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行动,关键看过程、最终看效果。一是加强专项评价,将攻坚行动涉及重点指标纳入“生态报表”一体评价,将突出问题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统筹推动,形成结果晾晒、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督察考核,将攻坚行动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保督察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市级党政机关党建引领工作绩效、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等考核,进一步压紧压实行业、领域、部门及属地责任。三是加强综合管控,结合落实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最佳实践激励推广案例和典型问题复盘机制等,推动形成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格局。四是强化数字赋能,积极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手段推进攻坚行动,打造生态环保整体智治“新名片”。
(作者系市生态环境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