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城该如何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优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法治环境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五大效应”
第008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区县城该如何连接城市、服务乡村
优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五大效应”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五大效应”

荣继伟 陈洋

  青年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所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又称青年友好型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方位营造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自《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下发以来,重庆市试点区县围绕“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探索出了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增益的模式,为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还将继续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释放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五大效应”,不断推动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开发城市红色资源,释放“政治效应”。红色文化资源是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重要载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财富支持和强大精神动力支撑。重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红色资源,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重庆要充分开发城市红色资源,创新性打造“红岩”城市品牌,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政治效应”,强化青年政治凝聚力。要明确政府主导定位,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党政统筹、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制,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红色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以及红色旅游市场的监督与管理。要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推动区域协同共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为重要契机,加快推动周边城市红色资源共同开发、建设、保护和运营。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增强红色文化辐射力。鼓励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拓展年轻化、多元化体验场景,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激发青年群体赓续弘扬革命精神的动力,强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丰富城市夜间经济,释放“经济效应”。夜间经济是激发城市商业潜力、满足青年群体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重庆统筹推进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形成全市夜间经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竞相发展的格局,描绘出了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的“五夜”业态不断完善的新图景。目前,重庆夜间经济的参与主体多为年轻人。但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场景构建缺乏创新、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加强等问题,制约着夜间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和良性循环。重庆要进一步丰富城市夜间经济,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为方向,以“场景设计+主题营造”为抓手,同时抓住消费主体已延伸到“90后”和“00后”的特点,精准对接消费需求,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经济效应”,激发青年经济创造力。要推动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丰富传统夜市、步行街、商圈等文旅供给,提升文化品质。要打造重庆夜间文化品牌,依托重庆独特的自然人文风情,开发具有文化体验性的文旅项目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夜间经济文化IP。要丰富夜间文旅供给,紧跟时代发展和青年喜好,开发和引进体验类项目,如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微演艺、行浸式夜游等。

  发展数字文旅产业,释放“文化效应”。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文旅作为其中之一,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变革,已成为数字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当前,重庆正深入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对此,要大力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文化效应”,提升青年文化活跃度。要推动全市优质文旅资源进行在线转化,支持文博场馆、景区景点、街区园区、文艺院团、非遗场所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等向云上拓展。要打造一批虚拟文旅产业园区,如数字文旅体验厅(馆、园)等,拓展数字文旅供给方式与供给空间。要加快推动景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文旅大数据中心、智慧文创产业园,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限量售票、分时参观、优化路线。

  打造城市主题街区,释放“社会效应”。近年来,沉浸式主题街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越来越多的城市期望通过打造成功出圈的街区项目,建立起具有城市吸引力的新地标、新名片,实现“一街兴一城”的目标。重庆要继续推广鹅岭贰厂文创公园、磁器口古镇等特色文创街区的成功经验,注重城市文化的差异性,着力打造城市特色主题街区,丰富多元业态,创新经营方式,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社会效应”,不断增强青年城市治理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要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与洞察力。在搭建好线上平台反哺线下街区发展的同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消费者意见收集、管理平台机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街区整体面貌的转型升级。要坚持个性化街区主题定位。以多角度、全维度诠释、解读、重构街区主题IP,让街区主题有值得青年玩味、品读、遐想的空间,真正实现街区主题深入人心。要在街区选址上充分考虑交通便利程度与周边文旅发展业态的商业属性,选定“黄金地段”,让街区成长事半功倍。

  营造公园城市环境,释放“生态效应”。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市委提出要打造宜居之城,就是要让重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终老的理想之城。重庆要紧扣“公园城市”理念,探索构建“公园城市”体系,以场景营造为手段,打造宜居宜人、亲近自然、全龄友好的生活环境,释放重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生态效应”,满足青年生态需求。通过线性廊道将城市商业区、文体休闲场所、历史文化遗址等与公园绿地有机连接起来,促进公园绿地与生活文化的融合。强化开放、共享理念,增加建设开放式公园,推动公园与周边街区融合共享,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健身和休闲空间。按照“可进入、可参与”的原则,结合特色小镇、林盘院落、亭台楼阁等打造多级驿站体系,共同形成500米半径的驿站服务圈,提供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公园的可达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作者单位: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市团校基地,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22QM06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