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加快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要全面提高“7个能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筑牢文化自信、凝聚时代力量、奋进伟大征程的核心支撑和强大动力。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地方见行动。綦江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重庆市最早党支部建立地之一,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科学化研究挖掘、本土化阐释转化、全域化保护再现、分众化宣传宣讲,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力量。
科学化研究挖掘,夯实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研究挖掘红色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深刻阐释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一是追根溯源红色记忆。全面整理历史档案文献,广泛收集民间红色故事、口述史,与党史国史军史结合起来,与遵义、赤水、习水、桐梓等周边地区,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互补性强的城市深入合作,统筹开展严谨规范的史实研究,让“碎片化”的红色记忆成体系化史实,固化形成研究成果,实现文化整合、正本清源。二是深度挖掘价值内涵。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专项调查和学术研究,针对性地策划《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转战綦江纪实》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选题,集中力量攻克历史存疑、争议问题,精准辨析红色文化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彰显綦江红色文化的典型特质。三是积极借智借力。依托高校、党史部门、党校、专家智库力量,发挥本地学者、老党员、老文艺工作者、民间人士的积极作用,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攻关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研究、保护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研究的专业水平。
本土化阐释转化,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意义。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不仅要推动红色文化从历史走进现实,更要以现实的话语体系加大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阐释力度,实现双向奔赴。一是融入精神谱系。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遵循,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的主流主线、主流本质,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三个维度,找准共同的内涵体系,提升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可。二是贯穿人文精神。深度阐释本地人文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延展和外在表现之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地人文精神融合互通、同向同行。三是实现共情共鸣。为红色故事注入情感元素、情感逻辑和情感力量,培养专业的红色讲解员队伍,用情感讲述红色故事、塑造人物,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增强认可度,实现价值引领。
全域化保护再现,推动红色文化可感可及。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面广,具有不同程度的脆弱性和易损性,要立足全域,把保护作为根本前提。一是形成共保格局。依法压实红色遗址遗迹保护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的保护机制,实施红色文物源头保护、整体保护、连片保护工程,提档升级红色文物保护等级,统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构建起全域参与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格局。二是打造红色高地。以全面保护、突出重点、集中集约、统筹推进为原则,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围绕“一核一带三点”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保卫遵义会议”展示园、“转战綦江”展示园、重庆红军长征纪念馆,用好王良同志纪念馆、中共綦江支部旧址,努力建设以红军长征文化为特色的重庆重要红色文化高地。三是增强场域体验。将红色文化植入发展一线、生活日常,串珠成链式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历史情节,大力实施“重走长征路”“听红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沉浸式体验,采用新技术打破传统展陈的“时空差距”,迭代升级红色文化场域体验,在不断重复中升华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在知行合一中践行红色精神。
分众化宣传宣讲,通过融合传播凝心铸魂。红色文化内涵丰富,针对不同对象要分众采取措施,让红色文化焕发最大的时代光芒。一是做实文政融合。推动红色文化与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通起来,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起来,与“南州茶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通起来,铸就党员干部忠诚品质、坚定为民初心、增强干事激情,润物无声地渗透到每一名群众心里,坚定文化自信,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二是做好文教融合。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批红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推动红色音乐、红色诗歌、红色戏剧、红色舞蹈等文艺精品进课堂,全域化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做优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倾力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断创新“红色+”旅游新业态,以一地红色文化资源辐射带动更广范围、更多受众接受思想洗礼、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系中共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