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强调,要聚焦聚力、实战实效、彰显特色,主动塑造数字变革新优势,积极拥抱数字文明新时代。建设数字重庆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变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为更好地发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科技成果供给主渠道、科技服务主阵地的“三个作用”,市农科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全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加快推进数字农科院建设,着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新时代新征程数字重庆建设的生动实践。
强化理论思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只有树立正确的理论思维,始终走在思想理论学习的前沿,始终保持对党的创新理论经常性“输入”,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一是“思想向上”学讲话、学精神。市农科院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深刻把握“三融五跨”的推进路径,以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框架布局为指引,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导向,大力推进数字农科院建设,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多跨协同的院所治理新范式。二是“眼光朝外”学经验、学做法。学习先进是提升思想境界、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市农科院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先后赴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及市畜科院、中冶赛迪等,学习考察先进做法和管理经验;邀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服务商,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来院举行头脑风暴会,进行思想交锋与智慧碰撞,为数字农科院建设出谋划策。
强化用户思维,摸清需求以用定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技工作者适用、爱用、会用、管用为原则,提升用户体验感。做到“需求在先、开发在后”,避免系统过度开发和低效闲置,从根本上实现院所治理需求与数字化服务供给的精准对接,为后续建好系统、上线运行奠定基础。一是梳理问题清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院所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卡点,将收集的意见建议和座谈交流反映情况分类梳理、总结凝练,形成人事管理、科研管理、科技服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园区管理、协同办公9张需求清单。二是编制需求说明。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与浪潮集团、中科普德、信科设计等企业精诚合作、密切配合,将问题清单迅速转换为平台开发的话语体系,编制形成《数字农科院建设项目需求说明书》,推动调查研究和工作落实同频共振、相融共促。
强化系统思维,顶层设计破除壁垒。数字农科院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化转型不是“补丁式”建设平台,而是运用系统观念,以数字化变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一是管理制度化。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制定与数字农科院建设相匹配的科研、人事、资产、财务、基建和平台运行制度,以制度建设固化改革成果,推动创新做法落实到制度上。二是制度流程化。按照全程化、可视化、清晰化要求,把宏观性、原则性的制度办法转化为具体化、精准化的业务流程,让死的制度动起来、活起来,确保制度落地落细。三是事项清单化。创新工作方式、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权责清晰、任务清晰的事项化工作清单,设置定量化目标,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实施细则,实行闭环管理落实,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四是信息资源共享化。坚持处所“一盘棋”统筹,以跨层级、跨机构、跨业务为突破,打破信息孤岛,消除事权壁垒,构建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开放共享的高效协同履职体系。五是设计整体化。全视野高站位谋划系统设计,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编制《数字农科院建设项目初设方案》,依托“1朵云”,建立“1个应用支撑平台”,开发“7大业务应用系统”,构建“3大支撑体系”,形成“1+1+7+3”的数字农科院整体架构。
强化平台思维,集成要素价值倍增。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平台思维构建系统,用平台思维做乘法,促进大数据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放大要素的聚合效应。一是决策依据科学化。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发和业务应用整合协同,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研创新创造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二是技术创新融合化。探索建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智慧育种平台,掌握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关键基因功能解析、智能化表型性能测定等关键技术,推动传统育种技术向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功能化转型升级。三是服务“三农”智慧化。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空间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机制,在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网络化销售、远程化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构建智慧农业新场景,打造数字赋能科技服务“三农”新样板。
(作者系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