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时光巷子里《李顺盗墓》剧场性实验的启示溶洞里的书院像风一样的女子走马古镇印象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研磨时光巷子里
《李顺盗墓》剧场性实验的启示
溶洞里的书院
像风一样的女子
走马古镇印象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磨时光巷子里

王文胜

  来重庆二十多年,“旮旮旯旯”都走遍了,但百密一疏,山城巷没去过。

  重庆的“巷子”,北方叫胡同,江浙上海一带叫弄堂、里弄。重庆方言里巷子的“巷”,发音不是xiang,而是hang,第四声。

  第一次来山城巷是应邀去看漫画家游江的作品展。从较场口地铁站出来后,顺着马路边往下走,问了几个路人,便到了山城巷的入口。

  沿着石梯上坡,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林立,遮天蔽日的黄葛树伸出长长的手臂,招呼着来这里的每一个客人。房子都上了年纪,临街的门窗都是打开着的,音乐声、叫卖声,以及人们的说笑声……毫无遮拦地飘了出来。挨挨挤挤的房檐和树枝把阳光切成了细碎的阴影。

  来龙巷、大井巷、民族巷、铁板巷、领事巷……如果说渝中区像一片树叶,那巷子便是这树叶上蜿蜒密布的叶脉。

  巷子们沉着、安稳,不太喜欢抛头露面,它们总是站在熙熙攘攘的背面,没有解放碑的紧追潮流,没有朝天门的热火朝天……巷子就是巷子,它有它自己的节奏。

  走在这样的巷子里,你的全身都会放松下来,心舒展起来,脚步就会变得磨磨蹭蹭。买一大坨蓬松的棉花糖边把玩边舔舐,和躺在竹椅上喝老荫茶的大爷摆几句龙门阵,揪一把从身边路过的小狗尾巴……时光的指针好像拨回到童年的某个傍晚。

  如果深入到巷子深处,它就变成你一个人的了,变成了你的秘密属地。遇到解不开的事儿,就去巷子里转两圈;今天心情好,就去巷子里拍几张照;遇到了喜欢的人,就一前一后,或牵着手……这时你会想到小时候在巷子里玩“藏猫猫”的游戏,巷子弯弯曲曲,藏得住人,却藏不住快乐的心情。

  你不会心不在焉的,因为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不声不响、默默地注视着你。它们老了,旧了,风化剥落了,甚至残缺不全了,但你就是忍不住要回望它们,就像探亲回家,望着把你从小带到大的外公外婆。墙缝里的那棵小草,每到秋天都会枯萎,但来年春天,又会探出绿油油的身子,一年又一年,总要绿出一个新样子。

  你不会走马观花的,因为每条巷子都有着它的故事。重庆的巷子纵横交错,很多都保留着名人故居和文物建筑,它们让尘封的人和事有了印迹。巷子的取名也是有根基的,有故事的,有着让人一目了然的来龙去脉的。

  有因巷子里有大小水井而取名的“大井巷”“小井巷”;有以居住的大户人家姓氏而取名的“刁家巷”“冉家巷”“管家巷”;有以行业而取名的“草药巷”“瓷器巷”;有根据旁边的街道名而取名的“中华巷”“枇杷山巷”“望龙门巷”等等。还有的以掌故取名,比如“来龙巷”,就是因此处曾建有一座牌坊,牌坊上刻有两条龙和“来龙进宝”四字……

  洪崖洞附近有个百子巷,过去因此处小巷子众多,故名百支巷。后按谐音,并取多子多福之意,更名为“百子巷”。说来也怪,当年这里住户的子女都很多,人丁兴旺,家里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孩子的稀松平常,真的是“说什么就来什么”,透着吉祥气。

  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往,解读巷道名字算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一个个带着热乎气儿,粘着土腥味的巷道名,像是夏天家里全都拿出来晾晒的被褥和衣物,挂在绳子上五彩缤纷,又让人一览无余。

  在小巷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气温和湿度之间的细微变化,也能一眼就发现邻居家多了一只鸡,或是门口的老树抽出了新芽。你会发现自己的觉察和感知力灵敏了很多,于是心里也有了份安定和踏实。

  在小巷里,你能感受到别处没有的静怡,也能听到别处听不到的声音:石缝里蛐蛐的欢叫声,枇杷树上的果实掉落声,补鞋匠摇动缝线机的哗啦哗啦声,磨刀匠磨刀的刺啦刺啦声,还有“堂客”们围坐在一起摘菜、打毛衣,先是交头接耳然后哄堂大笑的声音……

  巷子像个筛子,筛走那些大块的嘈杂和喧闹,而把细小的、温润的声音留了下来。

  重庆的巷子里总是弥漫着香甜气息。卖麻糖的老汉一边高喊着:“麻糖啰——”“啰”字拉得很长,仿佛被糖黏住了,扯不开似的;一边“叮叮当当”地敲着铁块,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这也成了他们的标志,人们只要听到这种声音,不用出门,就知道是他们。

  每到冬日,烤红薯的炉边常常围着一群群的孩子,那弥漫在空中的香甜气息仿佛能拉出丝来,引得大人们也停下了脚步。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巷子仍然保持着它嗅觉上的贮蓄,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城市,巷子像是一条秘密通道,等着经意或不经意的人,走进它,靠近它。

  巷子里的人际关系简单而又微妙,巷子像一根瓜藤,串起了两边的房屋和房屋里的人,这家和那家之间只有一墙之隔,既让人和人之间很近,又保持了恰当的距离。快和慢,新和旧,传统和现代在这里交织融合,升腾出一种重庆巷子独有的复杂而迷人的气息。

  如果你刚从其他地方搬到这里住,出门碰到拎着菜回家的阿姨,她会大着嗓门喊道:“才搬过来的嗦?以后有啥子事招呼一声,我就住在隔壁。”在这鸡犬相闻的巷子里住上几天,你就能从来串门的婆婆的唠叨里,从街边下棋的大爷们有一句没一句的对话中,从娃儿们的争吵和不隔音的墙壁后面……毫不费力地体验到久违的人情味。

  在这里你还会看到各种不同状态和生活方式的人。做手工的,卖工艺品的,开小吃店的,弹棉被的……他们有的是原住民,有的是创业的学生,有的是流动做生意的,还有的是外地人一眼爱上了这里,而后留下来定居的。怀揣各种目的和理想的人聚在同一条巷子里,相互间建立起一种新型关系:不像曾经的老街坊那么熟人熟事,也不像游客之间的疏离陌生。

  我和漫画家游江后来成为了朋友,他把他的工作室搬到了一条小巷子里,他每天看书绘画,照顾着附近的几只流浪猫。他在巷子里创作了大量与市井生活有关的作品,很接地气儿。人和人有疏密,山和山有远近。在这种错落有致的人际关系里,人们对自己会更宽容。

  趁着微风正好,阳光不燥,找个时间去巷子里逛一逛吧。当你走在那被时光研磨得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上,你会触摸到生活的质地。当你看到一片树叶无声无息地滑落下来,你那总是悬着的心,也会跟着落在了肚子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