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路孔古镇 寻迹“烟雨古寨、移民水乡”的文化记忆阆中老观古镇 古建筑群与红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
第008版:双城周刊
上一版   
荣昌路孔古镇 寻迹“烟雨古寨、移民水乡”的文化记忆
阆中老观古镇 古建筑群与红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③
见四川
阆中老观古镇 古建筑群与红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老观镇地标建筑魁楼。(老观镇供图)

  老观古镇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老观镇位于四川省阆中市东北部,因场镇地形如鹳而得名“老观”。这里地处“米仓古道”,历来商贾云集,是闻名川东北的“旱码头”。

  老观古镇距今有约1500年历史,名列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古镇”,至今保留着近1000米的历史文化街区、8000余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和众多红色革命遗址。

  7月7日,记者来到老观古镇,感受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

  历史底蕴深厚,建筑别具一格

  老观镇干部杨志从事了30多年基层文化工作,对古镇的历史了然于心。他介绍,古镇背靠老君山,枕河而建,老君山外形酷似龙头,老龙街就犹如一道龙脊,在龙首的部位建高楼,可居高临下,俯瞰全镇,“设计上处处体现出古人的空间理念”。

  民居设计也是匠心独具,其中瓦屋长檐是老观古镇民居的最大看点。“别的地方民居街檐长一米,老观镇街檐都是两米至三米长,方便赶场的人雨天避雨、晴天遮阳。”杨志说。

  老观古镇包含老龙街和新凤街两条主街。老龙街以服装销售、餐饮为主,早在明朝中期就已十分繁华;新凤街以手工业为主,在清朝末年建成。

  走进老龙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层木质阁楼魁楼,匾额上“魁阁”“义阳古郡”等字样古意盎然;穿过阁楼,沿街的川北民居青瓦出檐、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处处展现出这座古镇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

  深厚的历史积淀也让老观古镇的民俗文化别具一格。老观古镇是川北灯戏的发源地,素有“中国灯戏在川北,川北灯戏在阆中,阆中的灯戏在老观”之说,还有“灯戏窝子”之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

  在新凤街上有一座改造后的单体建筑,门额“亮花堂”三字十分醒目。杨志介绍,“亮花鞋”是老观镇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二月初二,附近十里八乡的女性脚踩新花鞋前来赶场,就在亮花堂前公开评比,看谁家姑娘的花鞋绣得好、颜色艳。

  确保风貌完整,新与旧在这里碰撞融合

  在老观古镇,处处可看到新与旧的融合,但整个古镇依然保存着其特有的风貌,历史建筑还因合理利用而更显生机。

  老龙街的老龙客栈是一座一进两栋的纯木质结构民居,距今已有100年历史。记者走近客栈时,主人莫子建正在院中摆弄花草。

  早在2000年,在不打破主体建筑格局的前提下,莫子建增设了现代厨卫设施,改造出8间民宿。“之后,政府又加装了烟雾报警器等智能消防设备,现在经常有外地游客上门。”莫子建说。

  在老观古镇街道,多处张贴着“古镇综合管理公示牌”,上面有镇古建办、居委会、消防等方面责任人的联系信息,还有防火减灾标语等。

  老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菲介绍,近年来,阆中市和老观镇不断加大古镇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古镇自建翻修,申请专项保护资金,聘请专业团队定期修缮古镇建筑,引导古镇居民参与古镇保护,通过“法治保护、人工修复”等方式,有效确保古镇风貌的完整性。

  挖掘红色资源,焕发发展活力

  老观镇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曾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此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十多处红色文化遗迹。

  记者采访当天,位于老龙街的红三十军军部旧址暨李先念旧居陈列馆迎来一批研学团队。“今年以来,陈列馆已接待各类研学团队40批次。”讲解员侯维说。

  据了解,该陈列馆在红三十军军部旧址上改造提升而成,通过展陈、多媒体技术复原形式,展示李先念同志生平,再现红三十军的战斗历程,让红色文化与古镇历史相映生辉。

  近年来,老观镇充分保护、挖掘古镇红色文化资源,修缮了红三十军军部旧址等多处红色文化遗址,推出集“教育、研学、旅游”为一体的精品线路,带动当地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锚定旅游产业化主攻方向,丰富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唐菲表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